书城文化中国神秘文化
13794700000030

第30章 择选环境的玄机——中国风水术(2)

藏风得水有一定的判断方法。就藏风而言,一是四周要有四象之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护卫;二是墓穴两翼要有“印木”缠护;三是发脉之山要逶迤而来,在穴后形成“千尺为势”、“百尺为形”两道藏风屏帐。就得水而言,一是穴两侧要有“相水”界止五行之气;二是穴前有弯曲回绕的流水横行而过。

3.禁忌说。《葬书》围绕得生气这个基本要求,规定了一系列禁忌。第一,童山不可葬。童山,指不长草木的秃山,这种山是没有生气的表现,因此不能安葬死者。第二,断山不可葬。断山,指山脉骤然断裂,由于生气要靠地脉导引,所以,这种山不适于点穴。第三,石山不可葬。因为生气行乎土中,所以石山不通气,也不可葬。

4.人道与地道对应说。《葬书》把地穴按封建身份等级一一列等,什么等级的地穴发什么等级的未来。如王侯之穴——山势如万马奔腾,自天而下;千乘之穴——山势如巨浪,层层奔涌而来;三公之穴——势如降龙,云缠水绕,如此等等。

黄帝陵《宅经》,也称《黄帝宅经》,其实,这不过是风水先生打着黄帝的旗号狐假虎威而已。真实作者已难以稽考。估计此书着作时间比《葬书》稍晚一些,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住宅风水书。《宅经》的理论体系比《葬书》庞杂得多,这大约是风水首先起源于住宅的选择,因此,《宅经》也就有更多的遗产可以继承。其理论体系有以下要点:

1.宅性说。《宅经》根据房屋的坐向把住宅分为阴性宅和阳性宅两种。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先按后天八卦把四周分为八个方位,以确定方位的阴阳属性。在这八个方位中,乾、震、坎、艮为阳位;坤、巽、离、兑为阴位。第二步,用八干四维十二支把上述八个方位再细分为二十四向,其阴阳属性以戌北辰东为界,以北为阳,以南为阴;第三步,确定住宅的阴阳属性:凡建在阳位的属阳宅,建在阴位的属阴宅。建宅时对住宅的坐向要注意配合,不能“重阴重阳”,即阴宅不能坐阴朝阴,阳宅不能坐阳朝阳。

2.宅位命座说。东汉以后,豪强地主大建邬堡,普通百姓的住宅也往往用土砖、篱笆围成内封闭式的四合院形制,《宅经》在区别宅性的基础上,认为这类住宅内部的各个方位与家庭各成员的命运有联系。联系到谁,此处就是谁的“命座”。比如,在阴宅中,巳位是龙头,即一家之主父亲的命座,因此,不得在此位置打井,否则,就会伤害父亲的性命;丙位是母亲的命座,不宜置门,否则,母亲便会受伤害;坤为女儿的命座,不能在此建马厩,否则女儿遭殃;庚为长孙命座,也不得在此安门,否则便会殃及长孙。而阳宅则不同,巳是天福之位,宜做内宅;丙位宜安门、建仓库或做牛舍;坤为龙肠之位,宜建牛马厩。

3.建宅顺序说。《宅经》认为,修建住宅先建哪里,后建哪里,要根据宅性依次动工。如阴宅宜先从巳方(南东角)修建,因此处是阴宅的“龙头”,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最后修到巽位。这样,也符合先修刑祸位后修福德位的要求。阳宅的龙头在亥位(北西角),因此,宜从亥位建起,按顺时针方向最后修至乾位。

4.建宅时令说。《宅经》认为,修建住宅必须讲究时令,否则,就会触怒神灵,自取灾咎。比如,在季节上,须避“四王神”。所谓“四王神”指青帝、赤帝、白帝、黑帝,他们分别主宰春、夏、秋、冬四季。在五行学说中,这四季又分配在东、南、西、北四方。因此,春天建宅,不宜修建东屋,以免触犯掌握东方的春神青帝。其他如夏季不宜建南宅、秋季不宜建西宅、冬季不宜建北宅都同此理。此外,在修建住宅的具体日子上要注意扶生避死。《宅经》认为,每年有十二个月,每月都有生气死气之日,建宅应选在生气的日子,这叫“挨生”,不能在死气之日动土,这便是“避死”。如正月生气在子癸,死气在午丁,就应选在子癸之日动工,避开午丁之日。

5.宅墓配合说。《宅经》不光是就住宅论住宅,还很讲究住宅与墓穴的配合。不过,卖瓜的都说瓜甜,在《宅经》看来,住宅比墓穴要更重要一些:“墓凶宅吉,子孙官禄;墓吉宅凶,子孙衣食不足;墓宅俱吉,子孙荣华;墓宅俱凶,子孙移乡绝种。”

6.虚实说。《宅经》认为,宅有五虚五实,五虚令人贫困衰落,五实令人富贵得福。所谓“五虚”:宅大人少一虚;宅门大内小二虚;墙院不完全三虚;井灶安置不当四虚;宅地多房间少庭院广五虚。所谓“五实”:宅小人多一实;宅大门小二实;墙院完全三实;宅小六畜多四实;宅水沟东南流五实。

魏晋以后,风水日益盛行起来,风水着作汗牛充栋,其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丰富。从宏观上说,风水理论的流变大致循两条线发展:一条是风水“硬件”日趋淡化、简扼、单一。硬件指风水所要求的客观地表地貌,如山脉、砂水等等。如《葬书》中,对山川河流之类的硬件有整体配合上的要求,不仅要有山,有水,有草木,而且要互相呼应。而到了后期风水理论,这些硬件的作用逐渐隐退,降到了次要的地位上。这一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迷信思想的牵引,但更主要的是风水日益普及化的需要。早期风水,信奉者不多,且多为达官豪富所专享,有很多风水地形可供挑选;到了普及以后,要想再挑到一块哪怕是条件马虎一点的山水皆备的风水地形,也是很不容易的事了,在这种背景下,淡化硬件,就势在必行。

风水理论发展的另一条线是“软件”日渐扩张、复杂和精密。软件指方位、气脉、五行生克之类。在《葬书》时代,这一切虽有所萌芽,但并不是风水的主体要素,不过偶有道及而已。到了宋代以后,理气派风水挣脱形法派的束缚,异军突起,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在这一派风水理论中,方位、干支、日辰、五行以及凡能与人命运相感应的占卜理论无不融入风水之中,风水后期理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一部分内容上。

四、从式占、司南到风水罗盘

风水选择的主要工具是罗盘,其用途有二:一是辨方定位;二是勘定吉凶。罗盘大约在宋代才开始出现,来源于式占用的式盘和古代的司南,或者说是二者的结合体。

现代罗盘式盘是古代占星术的工具。占星术是一种根据天象(主要是星象)来预卜人间事务的方式,起源于人类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

式盘是根据星宿分野的需要而制作的。式盘分为两部分,上为圆形的天盘,下为方形的地盘,象征“天圆地方”。天盘嵌于地盘之中,可以自由转动。天盘一般分为三圈,中央画北斗七星,内圈列十二辰,或十二月将,象征十二月;第二圈列天干地支;第三圈列二十八宿。地盘也有三圈,内圈是八干四维;中圈是十二支,外圈是二十八宿。四维分布在地盘的四角,分别以乾、坤、巽、艮四卦代表天、地、人、鬼四门。地盘的二十八宿与天盘不同,象征地上的分野。

风水受占星术的影响极大。在风水中,山也被称为星,或以其变体命名。至于式盘,更是风水罗盘的原型。罗盘中的天盘、地盘,二十四山向、二十八宿等都是对式盘的直接抄袭。甚至连名称都一样:式盘古称“堪舆”,堪,指式盘中的天盘;舆,指地盘,而风水也称为堪舆,这正是风水由式盘脱胎而来的痕迹。

式盘不过,式盘还不能直接用于风水,因为月将可依黄道位置而转变,从而与时辰发生对应,以定吉凶;而风水中,山、穴位则是固定的,因此,风水还必须借助指南针,用方位的概念来取代星体在黄道位置上运行的概念。

指南针是这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大约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指南针,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只勺,底圆,可以在平滑的“地盘”上自由旋转,等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故人称之为“司南”。

司南几乎从一发明,就与式占的地盘结合在一起了。地盘的四周刻有八干四维、十二支,这二十四个刻度在式占中是用来记时辰的,但古时的干支,不仅有记时的功能,也是方位的代名词。

与式盘相结合的司南,已十分接近风水用的罗盘,只是并未立刻被风水师们所采用。原因有二:其一,早期风水惟形势是重,方位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司南还派不上用场;其二,司南很不实用,司南在琢制过程中,成品率很低,且磁性较弱,加之它在与地盘接触时,摩擦阻力比较大,指南效果不太好,因此没得到广泛的使用。

宋朝以后,司南得到了改进。据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介绍,改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磁体部分的改进,即将钢针在磁石上摩擦,使钢针磁化,于是脆弱、笨拙的司南变成了灵巧、有较强磁性的指南针。二是装置部分的改进,沈括介绍了四种指南针的装置,其中之一就是风水师普遍采用的水浮罗盘。这种罗盘的装置是,用一根磁化了的钢针,横贯穿过数根灯芯草,灯芯草的长度约为钢针的三分之一,这样,指南针便具有了浮力,然后把它放进罗盘的“天池”(即罗盘中央盛水用的凹坑),此针便会浮在水面并指向南方。

最初的风水罗盘是水浮罗盘加式盘的复合物。以后水浮指南针又改进为旱针,式盘也进一步为适应风水的需要而复杂化,有的达六十层之多。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的磁罗盘是被风水师们推广使用数百年后,才被用于航海的。

常见的风水罗盘由天盘和地盘两部分组成。

天盘又称天池,圆形,盘底略凸,置于地盘的凹圆上可以旋转。天盘中间装有一根指南针,或称磁针、金针。

地盘又称托盘,正方形,上有十字形两条线,中间凿有一个凹圆。地盘又分为内盘和外盘两部分。内盘即指南针所指示的方位,又称为“正针”;外盘即臬影子午(正午时太阳所显示的光影,即正南方位)所标示的方位,由于没有磁偏角,故比内盘的方位朝顺时针方向偏左半格,臬影子午又称“缝针”。正针与缝针之间形成磁偏角。此外还有中针之说,即北极子午,比内盘的方位朝反时针方向偏右半格。正针、缝针和中针在风水中有不同的用途。内盘正针用来格龙,外盘缝针用来测定水口,中针用来校正龙脉的纯杂。

罗盘的使用可分解成三步。第一步是“下针”,即将罗盘置定后,把指南针放进天池中。如果要测定某宅的方位,就将罗盘放在房屋门脚正中或院子的天井中;如要测某穴的方位则放在穴的石碑上,垫上三寸厚的米,把米压成平面,米上放置罗盘,并清除四周的金属物,然后用洁水洗净天盘,将指南针连掷两三次,看针是否都指在同一方向——子午线。对于针的晃动,风水有“八奇”之说。一搪,惧也,浮而不定,不归中线,说明地下有古板古器;二兑,突也,针横水面,不归子午,说明地下有金属;三欺,诈也,以磁石引之,针转而不稳;四探,击投也,半沉半浮或一头沉一头浮;五沉,没也,说明下面有铜器;六遂,不顺也,针浮而乱动;七侧,不正也,偏东偏西,不归中线;八正,收藏中线。前七奇皆不吉,只有八正为吉。第二步是“牵线”。即在目标处置一标杆,从罗盘的十字线处引一长线至标杆。如果目标太远,则只需将长线对准目标即可。第三步是“看盘”。即根据需要读出指南针所指示的盘面内容,以决定吉凶宜忌。

五、风水操作的一般程序

风水在正式操作之前,往往要进行一番仪式化的准备工作。比如,在勘察的前一天,风水师要烧汤沐浴,洗去污垢,戒荤吃斋,以示虔诚。不过,假如施主有酒肉招待,想必风水师们是不会拒绝的。据熊汝狱《罗经解》卷下说,风水师在审度龙脉之前,必须事先用洁净之水将罗盘内盛磁针的“天池”洗净,注入没有杂质的清水(古代的罗盘是水罗盘)。更有甚者,一些风水师在勘察之前,还得收心涤虑,所谓“内正其心,外正其身”(《地理正义》卷三)。《青囊海角经》说:取穴之时,须要澄心静虑,使自家神气与之融会,所谓恍兮惚兮。

就是说,风水操作时要心地空明,进入一种恍兮惚兮的气功态,让自己的精气与地气感通。这实际上是风水先生为了增添神秘感而故意在此搬神弄鬼。

风水操作的程序从总的方面来看,一般是先形法(即注重地形地貌的风水流派)后理气(此派注重方位),即先观察形势再确定方位。其操作程序可分解成以下步骤:

(一)寻龙望势

龙就是山脉,势即山脉走势。风水把寻龙望势作为第一程序,盖因龙脉是风水的基础,是藏风聚气的根本所在,其他如水、砂、穴都是由此决定并可调整的。比如有山必有水,有龙才有砂,而穴位则可在其中细细寻觅。

寻龙望势的主要内容有四点:第一,看龙出身,也即看山脉的主干从哪里发源,以及发源的部位。风水认为,天下之山均由昆仑发源,由此形成南、中、北三大干龙。南干起自岷山绕行云南,经桂岭、九疑山、大庾岭、长汀、武夷至天目山。北干起自祁连山,经大同的登山、恒山、太行山。中干起自积石山,经陇右、凤翔、秦岭、嵩岳、开封至泰山。凡大富大贵者,皆为干龙上所结吉地,而枝龙者次之。除了干龙这个“大出身”外,局部的“小出身”宗主也很重要。所谓宗主,指从干龙或枝龙上直接延伸到结穴处的一系列山。这个山的系列按照宗法制度,依次为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父母山,反映了古人的祖先崇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