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13758400000077

第77章 身心健康精力旺盛(1)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马克思

毛泽东很重视身体锻炼,他曾说过:“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教育家蔡元培也有同样的见解:“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因此,党委书记只有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旺盛,才能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务多、为民贡献大,才是一位合格的好书记。

第一节身体健康

从表面上看来,党委书记的工作不像体力劳动那么出大力,但实际上任务是十分繁重的,精力消耗很大。作为领导者的党委书记,工作有以下特点:

1.工作的无休止性。往往没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下班后仍需处理一些临时发生的事情;回家的路上甚至吃过晚饭,躺在床上仍要思考明天如何开展工作以及某些问题如何妥善解决。

2.工作复杂性。一个单位如同一个“微型社会”,专职党委书记虽然不是行政领导人,但是,一些重大或十分难办的事情,书记必须动脑与行政领导人一起研究,拿出主意来。往往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技术、人事、教育等多种因素,这就要精心协调多方面关系,尽量满足多方面的正当要求,以取得大家的支持。

3.工作强度大。一个领导者往往在同一时间内要做好几件事,甲通知去开会(有时不只是一个会),乙等着谈话,丙急于要领导批条子,此时电话铃响了又要赶快接电话。不仅如此,他们脑子里可能还在思考某一问题的处理方案。

4.工作的风险性。领导者事前做的决策、订的计划、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带有预测性。预测总不是现实,特别是重大的决策,必然有风险性。领导者在决策时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5.工作的政策性。领导工作大多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财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领导者处理问题要慎之又慎,必须依据国家的法规、政策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好组织成员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本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本单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6.工作的创造性。领导者要处理的问题不仅复杂,而且形势多变、信息不足,往往没有现成的公式和固定的模式可以沿用。领导者面对一个新问题的解决,必须把自己全部的知识、经验、智慧、才能及储存、占有的全部信息资料统统调动起来,而且要广泛听取意见。因此说,领导者的工作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想出解决的方案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组织指挥、沟通协调工作。有时候时间紧、任务急,又受到多方面的阻力、干扰,如果没有强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就可能把身体搞垮。

7.工作成果表现间接性。领导者的主意、决策、计划、方案,还不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由本单位的党员群众的劳动,才能变为现实的产品。因此,领导者的工作绩效难以立即直接表现出来。

党委书记重视并保持身体健康,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一种义务。

一、身体健康标准

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良好这三个方面。WHO经调查研究,对健康标准提出以下十项。

1.有充沛的精力,从容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臂、臀的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睛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洞、无痛,齿根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没有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有的专家提出,肌体健康可用“五快”来衡量:

1.食得快。这表明不挑食、不偏食、胃口好、内脏功能齐全;

2.便得快。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3.睡得快。包括睡得深,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4.说得快。说话流利,语言表达正确,合乎逻辑,能根据话题灵敏应变,说明头脑清楚、思维敏捷;

5.走得快。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动作流畅、反应迅速,证明躯体和四肢状况良好,精力充沛旺盛。

人若患有内脏疾病,则表现下肢沉重、心情焦虑、心情欠佳、四肢无力、步履沉重,行动不协调等。

二、良好习惯

“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外国有的学者对1500名各行各业成绩超群的人的调查表明,他们都有优良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

据一项研究报告,医学家对7000名45岁以上成年人的日常行为与健康状况,进行了长期观察后,发现有七种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些行为是:(1)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2)有规律地按时进餐,不吃零食;(3)每天坚持吃早餐;(4)控制体重,不发胖;(5)每星期至少锻炼3~4次;(6)不吸烟;(7)不饮酒或只饮少量酒。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严重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有害于别人。据化验,一滴纯尼古丁可毒死体重300公斤的大马3匹。据调查分析,有24种疾病的死亡率,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得多,如肺癌高10.8倍。吸烟者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30%~80%。每天吸烟的支数越多,死亡率增长越高。

切莫酗酒,一次大量饮酒,可能引起急性酒精中毒;长期饮酒者,也可能慢性中毒。过量饮酒对身体的神经、消化、呼吸系统均有害。据调查,常饮酒者,结核病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9倍。

三、营养平衡

合理的膳食结构,应遵循“平衡、多样”的原则。平衡,是指应适当调配各类食物;多样,是指日常食用食物品种尽可能多样化,不偏重某一方面几种食物。我国古代医学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只有多样化,才能摄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

古人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进补的着眼点,应放在日常普通的食物上。

有些人认为价钱昂贵的食品,营养价值就高,如燕窝、鱼翅等。经专家的化学分析后,这些食品的营养价值并不一定高。

四、保证睡好

如果睡眠不足,生理活动就会普遍降低,肌肉张力下降,嗅、味觉及触、听、痛觉也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头疼、头晕、烦躁不安及工作能力下降的症状。

有人总结以下十条经验:(1)准时入睡;(2)积极治疗影响睡眠的各种慢性病;(3)睡前不做剧烈活动,可散散步;(4)室内温度适宜;(5)睡前不要喝茶、咖啡、可可;(6)室内安静;(7)睡前精神不能紧张或过度兴奋;(8)睡前用温热水泡泡脚;(9)被褥、内衣清洁、干燥,避免污垢、潮湿而带来不适;(10)枕头高度适宜。

五、用进废退

常用的器官和系统,就发达起来;不用的则会逐渐退化。“生命在于运动”,清朝教育家颜元提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实验证明:养在笼里的家兔,其心脏比野兔小50%,家兔平均寿命为4—6年;而野兔长达15年;家兔可算是养尊处优,野兔却天天与不良的环境与天敌做殊死斗争。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隋唐时的医学家、药学家孙思邈写道:“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体力。马克思、恩格斯极为崇尚劳动,他们一再指出,“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了美”,“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六、科学锻炼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通过运动,可增强肌肉的张力,使肌肉、骨髓、心肌更强,可增加心脏输血量。肌肉、内脏的发展,可以增强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可以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提高对疲劳的耐受力和工作效率,可以保持人的正常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锻炼身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动因人而异。锻炼的项目、时间、进度,要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

2.运动量适宜。不要过量,以免内伤脏腑外损肢节;

3.注意增加心肺功能,保护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健康。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

4.持之以恒。人体的结构、机能复杂,必须经常、反复锻炼,才能提高体质。锻炼要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时间逐渐增加;

5.锻炼时注意精神愉快,保持轻松,使大脑疲劳尽快恢复。

散步既方便又有效,尤其对脑力劳动者来说更为有利。没有步行,就没有人类。据日本研究,人体脚力的减弱从25岁就开始了。美国人比日本人平均寿命少,重要原因之一,是步行比日本人少。

七、合理用脑

1.思考问题时力戒无休止地长时间过度紧张。

2.对一时实在考虑不出答案的问题,要平静心绪,整理思路。

3.思考问题时,不要毫无自制地想起不愉快的事情。

4.将较棘手的问题安排在脑子最好用的时间考虑。

5.当思路被其他人或事打断时,不勉强做徒劳的追思,而应松弛一下,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恢复了原来的思路。

6.对在短时间内不能考虑出答案或结论的重大问题,应采取“分节法”和跳跃式思考,可先易后难,先外围、后中心。

7.应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气质,不要在自己有压力时,烦躁而轻率地处理问题。

8.要养成对问题逻辑分析、综合推理的习惯。

9.晚上用脑要适可而止。

10.力戒嫉妒、愁闷、忧郁、悲观等心理。

第二节心理健康

一位著名专家说:“身体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自我面临的其它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

一、心理健康标准

国外学术界有多种提法,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有的专家提出从以下四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1)能正确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也能正确对待别人;(2)能正确对待工作,热爱学习和劳动;(3)能正确对待环境,适应能力好;(4)对生活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不退缩、不避免、不幻想。

二、良好的认识品质

认识是指了解某一客体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包括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联想能力、思维能力、直觉能力等。

三、热情、真挚的情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第一,要有高尚的情操。我们要有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情感。要有健康的美感。情操高尚,在风度、举止行动上就会表现出健康、高雅的格调,会给别人以良好的影响、感染作用;第二,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能把自己的情感、精力都倾注于所从事的事业上去,多出成绩、多做贡献,应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第三,诚实守信。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安全感和尊严感。诚实总是赢得人们普遍的信任。我们通常把“诚实”与“可信”联起来,其中,“诚实”是前提,“可信”是结果。历史上许多人因诚实待人,人们信任他、拥戴他、支持他,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

第四,稳定的情绪。人的情绪状态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我们要有开拓进取、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心境,这可以促进自己热情主动、创造性的工作,也会直接影响整个组织成员的情绪。我们应培养积极的激情,在冷静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控制和调节下,能调动全身心的潜力,成为激发自己的行为的巨大动力,激励自己去克服艰险,攻克难关。应激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正面的应激状态,能调动各种潜力应付紧张的甚至危机的局面,可急中生智、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