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委任制
主要依靠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日常考核,由上级领导批准来决定人选。实行这种办法,领导者的思想要端正,出于公心,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而不能“任人唯亲”、“任人唯派”、“任人唯顺”。由于委任制易于出现少数领导决定,群众无权选举自己领导人的情况,所以,可能出现一些委任的人只对上级领导者负责,而不对事业负责,不对所领导的群众负责的现象,甚至出现在领导面前一套而在群众面前又另一套的两面派行径。为此,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委任制要与群众评议、民意测验、书面考试相结合。
6.竞赛择优制
即在公开、机会均等的前提下,通过“赛马”来选拔干部,“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赛马场上选良驹”,是“优”、是“劣”,公开亮相,不辨自明。
竞赛择优的方法有四个优点:一是有利于发掘潜在人才。无名并非无才,有名皆从无名来。高明的领导者选拔人才,不是凭学历文凭,而是以贡献和潜能来选拔。从“潜人才”到“显人才”,竞赛起了关键作用。二是有利于广泛开拓选才的渠道。过去,选拔干部的渠道较窄,使很多“良马”不能进入“赛”的行列。竞赛择优法,范围很广,可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同志来参加竞争。三是有利于鉴别“劣马”、优化“良驹”。这种方法公开、平等,有效地打破了“神秘”的封闭圈,增加了透明度,可以防止“任人唯亲”的不正之风。四是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7.试用制
一个人才在未被任用之前,对他能担任什么职务,仅仅是一种判断,但还不是事实。为防止失误,可采取先试用一段时间,或采用助理制,通过实践锻炼,并考察合格后再正式任用。
五、大胆用才
大凡一个事业心和使命感强的领导者,都有一种顶逆风、冒风险的精神,这也表现在用人上。
陈秀云这位哈尔滨整流设备厂的党支部书记,于1970年间,顶住压力,大胆启用一个戴着所谓“历史反革命”帽子的工程师。当时他冒着“翻案”的风险,组织力量重新审查其历史,以确凿的证据,证明那顶帽子是错戴的。这位工程师是个热爱祖国、很有作为的人,被提为副厂长,后来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还被任用在更高的岗位上工作。
在当时“宁左勿右”的历史条件下,陈秀云没有顶住压力的韧劲,是不敢启用这位工程师的。因为一旦被扣上个“重用坏人”的帽子,一般人是吃不消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委任爱因斯坦(德国人)和费米(意大利人)负责研制原子能工作。研究原子能是高度的军事机密,而他们又是美国的“敌侨”。结果,他们卓有成效地赶在德国法西斯之前研制成功了原子弹。罗斯福在用人上的气魄,值得借鉴。
六、海量容才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不计前嫌,海量容才的佳话,鲧因治水不利,舜把鲧杀了。禹是鲧的儿子,舜不怕禹记杀父之仇,禅位于禹。齐桓公不计当年一箭之仇,而拜管仲为相,使齐国大治。唐太宗重用魏征更是传诵千古的佳话。魏征早年曾参加瓦岗寨农民起义,后又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曾劝太子杀掉李世民。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帝位,抓住了魏征,发现魏征不仅多才,而且刚直,于是不计前仇,任魏征为谏议大夫。魏征果然克尽厥职,成为历史上的名臣。
春秋时代,晋平公向中军尉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官,谁可以担任?”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答曰:“君王问谁可以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平公说:“很好。”于是任用了解狐。
解狐到任后,忠于职守,不辞老瘁,成绩卓著,受到了国人的称赞。
美国著名企业家卡内基死后的墓碑碑文是:“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而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由于卡内基很善于用能力比他强的人,使他的钢铁企业做得又大又强,而驰名于全世界。有的领导人却没有这样的胸襟,如同“武大郎开店”,比他个子高的都不用。思想这样狭窄,事业必然受损。
有的领导者用人往往以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划线。对自己奉承者,无才也是有才;对自己批评、指责者,有才也是无才。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两句挖苦这种领导者的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可恶的“任人唯亲”的不正之风。如果自己身边尽是一些迎合自己、吹牛拍马的人,那就容易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家长式领导作风的毛病。我们党早期领导人张闻天指出:“事实上,那些善于恭维自己、奉承自己、拍自己马屁的人,正是那些容易把事情弄坏的人。而那些能够经常指出并批评自己缺点与错误的人,却是对于事情最有帮助的人,最可宝贵的人。”热衷于搞裙带、搞宗派的领导者,是违背党的用人原则的。
七、破格选才
自古以来,许多年龄大的人总觉得年轻人没有经验,不太稳当。不敢让他们承担大任。但有作为的政治家却不是这样。
东吴的孙权,不顾群臣反对,重用陆逊这位当时还很年轻的儒生,率军“火烧连营七百里”,击败了刘备的70万大军,消除了东吴面临的灭顶之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建成新颖别致的蝶式立交桥,占地小、经费少,通车效率高,曾先后受到李瑞环、邓小平的称赞,而设计者却是胡习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技术员。
孔子曾感叹地说过,后生可畏。在用人上,不能论资排辈,要敢于破格启用。三国时的曹操用人不讲出身贵贱,不论资历深浅,“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
八、人尽其才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本来是一个人才,如果用的不是地方,那可能变成了“庸人”、“蠢材”。清朝诗人顾嗣一首题为《杂兴》的诗,形象地说明了对人才的使用,要力求用当其才。诗曰: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一定要重视,尽量安排得当,就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样,把他们放到能发挥专长的重要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创造更大的价值,一篇题为《狮子的智慧》的寓言,说明了“人尽其才”的道理。
狮子图谋大业,准备开拓自己的疆域,便决定与邻国开战。出征前它举行了御前军事会议,并派出大臣通告百兽,要大家根据各自的特长担任不同的任务。
大象驮运军需用品,熊冲锋厮杀,狐狸出谋划策当参谋,猴子则充当间谍深入敌后。有动物建议说:“把驴子送走,它们的反应太慢了,还有野兔,它们会动摇军心的。”
“不!不能这么办,”狮子说,“我要用它们,而且它们会在战斗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驴子可当司号兵,它发出的号令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野兔奔跑迅速,可以在战场上做联络员、通讯员。”
那些动物觉得狮王说得很有道理。后来在战争中果然是每个动物都发挥出了最大的用处,取得了胜利。
人各有所长,领导者的重要责任是善于发现每个干部的长处,然后让他们到最合适岗位去做最适合他们做的事。有位厂长说得好:善于用人就是善于用人之长,我们是把“诸葛亮”留在厂部,而把“赵子龙”安排在车间的,以使他们各展其能,各创其绩。
九、保护人才
用才必须护才;护才是为了用才。不少青年优秀人才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走上了领导岗位,首先遇到的,就是“有些人出来对他们捧场,为他们吹喇叭、搭桥子”。此时,党委书记就要在他们耳边敲几声“不要接受捧场”、“不要忘乎所以”的警钟,让他们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谦虚谨慎的作风,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关怀和爱护。
对那些年纪比较轻些、资历比较浅些的领导者,持怀疑态度者有之,嫉嫌刁难者有之,看笑话者有之,甚至还有暗中“蹩腿”的,在改革、开创中也可能遇到种种阻力。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党委就应当给他们“撑腰”,给他们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给他们以战胜困难的指挥和力量。
失败与成功即相对立又互为转化:任何一种成功的取得,总要经历许多失败;在每一个失败里,都孕育着一些成功的因素。诸葛亮就说过“善败者不亡”的道理。美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说:“我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有些新上任的领导者可能在开创新的事业中出现失误、差错,受到挫折。此时,党委领导应理解他们的心情,并给予鼓励,使他鼓起劲头,增强信心,吸取教训,继续奋斗,成功就在眼前。失败时的鼓励最为珍贵。
三国时的李康在《运命论》中写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当今我们所处的社会,一切先进人物一般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佩、赞扬,不会“众必非之”,但也有一些先进者受到冷漠甚至遇到各种困难。如低俗、偏颇的论调:胸怀大志的,被非之为“好高骛远”;奋发向上的,被非之为“野心勃勃”;致力于发明创造的被非之为“为了名利”;著书立说的,被非之为“剽窃、拼凑”;社会公认、上级表扬的,被非之为“徒有虚名”等。党组织应从事业出发,敢于扶正祛邪,热情帮助先进人物、新提拔的干部,使他们不断地扬长克短,更好地成长、进取。
十、荐贤贤于贤
要有“知人之明”,应先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就无法衡量别人的长处;不知道自己的特点,就无法鉴别别人的特点。很难想象一个思想浅薄的人能够识别一个思想深邃的人,正如一个天真幼稚的儿童无法领略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深沉智慧一样。前面提到的那位刘邵在《人物志》中写道:“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才。”因此,选贤者、荐贤者,应在德才的品位上高于被推荐的贤者。
领导者要想具有知人识人的一流眼光,就应当有一流的品德和才能。历史上的兵家孙武,是由伍员相荐而被阖闾重用的;兵家吴起是因为李悝的推荐,得到了魏文侯的青睐;兵家孙膑是通过田忌推荐给齐威王的。本世纪,科学家华罗庚若没有数学家熊庆来提携,他的才华恐怕也会被埋没一辈子。
波兰著名钢琴家肖邦原是默默无闻的一介小民。1931年他流亡巴黎,他的音乐才华被当时已名噪欧洲的匈牙钢琴家李斯特所发现。这位音乐伯乐为了使肖邦被人们认识,一次演出时,李斯特先生坐在钢琴前,当剧场灯光熄灭后,他却让肖邦演奏。肖邦的高超技术博得全场暴风雨般的掌声。灯亮了,人们才发现刚才演奏钢琴的不是李斯特而是陌生人肖邦。肖邦就是这样在音乐的艺术殿堂里被认为骄子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李斯特不仅有超众的演奏才华,更令人赞叹的是他那可敬的、无私的举荐人才的美德。
十一、用人不疑
凡人都有自尊心、自信心,都有成就感,都抱有通过努力去做某项事情的愿望。用人不疑,给以信任,可以给人巨大的精神鼓舞及无形的力量。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把信任人作为一个管理教育原则。有一个动人的例子:
马卡连柯把一张金额很大的支票交给一个因偷窃正在改造的青年去直接领取,由于信任这个青年,从而也获得了这个青年的信任,他终于顺利地完成了领款的任务。
当然,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无根据的,而是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审慎地选择。下面的真实案例,读后可说是叹为观止。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西伯利亚关押着一批被流放的罪犯。一次,看守他们的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派两名剽悍又有胆量的犯过抢劫罪的人,携带一笔巨额到千里之外去完成一项紧急而又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两名犯人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么重要的任务会交给自己,并且还配给马匹和枪支。他俩为了不辜负这超乎寻常的信任,冒着肆虐风雪的袭击,凶残猛兽的围追,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足足挣扎了一个多月。其中一个人因饥饿和寒冷而死去;另一个在完成任务时也奄奄一息。
可见,信任具有多么强大的力量。一个人当被他人充满理解、信任之后,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甚至会创出奇迹来。
古人说:“疑则勿任,任则勿疑。”历史证明,大凡人才,只要委以重任,就要敢于让其大胆地工作,充分给予信任、支持,他们就会忠心耿耿,克尽厥职。
战国时期,魏文侯派武将乐羊出兵攻打中山国。正巧乐羊之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两军交战,中山国利用乐羊的儿子想迫使魏国退兵。乐羊为争取民心,曾几个月围而不攻。于是猜疑、攻击乐羊的奏书纷至沓来,说他为了保护他儿子,所以不肯发起进攻。魏文侯听了这些话,不但没有撤换乐羊,反而一面派人到前线慰劳部队,一面为乐羊修建新的住宅。中山国君眼看退兵无望,就把乐舒杀死,煮成肉羹,送给乐羊,终于乐羊打败了中山国凯旋而归。在庆功宴后,魏文侯赏赐乐羊一只箱子。乐羊打开一看,里面装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大量非议、中伤乐羊围而不攻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