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68

第68章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译文”

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在物质方面去和别人比较谁富裕,做人最要紧的是自身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如别人,他们会勉励自己不断向上,努力赶上比自己强的人。

“注释”

惟:只有。德学:品德、学问。才艺:才能、技术。不如人:不如别人。当:应该。自砺:自我勉励。

拓展故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

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孔子曾经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勤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住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一字之师

唐朝有个诗僧叫齐己,特别喜欢作诗。他很刻苦,但常常为没有高人指教而苦恼。

有一次,他听说大诗人郑谷到了袁州,就带上自己的诗稿去求教。一路上,齐己很是担心,不知这位大诗人会不会摆架子,看不起自己。齐己到了袁州,见到了郑谷,没想到,郑谷很平易近人,就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诗稿递了过去。郑谷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当看到《早梅》这首诗时,对他说:“你这首诗写得不错,如果能改一个字,诗味就更浓了。”

郑谷说:“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数枝开放,说明梅花开放的时间并不早。如果把’数‘改成’一,不就能说明时间早了吗?”

齐己听了,仔细品味一下,认为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改为“一”,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己对郑谷非常佩服,他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这个字改得太好了,您真是我的老师啊!”

后来,人们就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评析”

从前面我们知道,人在扩充自己的心量之后,也要向这个好人学习;看到不好的,我们要反思自己。我们都晓得,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德行;你有德行的话,你就能服众。你在家里有德,你的孩子也会向你学习。《易经》中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里就讲到如何扩充自己的德行,“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也是八德。我们这里所说的“德学”指的是好的品德和学问,好的品德,不但自己要能扩充,要能学习,要能效法;同时,如果感觉自己在这些方面有欠缺,应该要勉励自己,好好在德学方面加强。最简单的就是从孝悌开始。

《弟子规》中已经提到做儿女的、做学生的该怎么做:做儿女的在家里要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做学生的在学校明白自己学业一定要认真,像这样也是德学的一种。因为你能尽自己的力量,达成应尽的责任,这个就是德学。

“才艺”如果不如人,应该“当自砺”。这个才艺我们都晓得,古人讲究琴棋书画,现今的人更重视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才艺方面的培养。拥有才华的人,他在社会上往往比较吃香,在各种集体活动中都能一展身手,展现自我。如果你能一门深入,就变成这种才艺的专家。但是我们看到别人很有才华,他的才艺非常高超,我们不能只有羡慕,我们都知道成功的背后,往往由很多的血汗堆积成的。所以我们在才德方面、学艺方面输给别人,这个所谓“输”,并不是你一定要跟他竞争。而是你觉得别人为什么可以做得那么好,学得那么好,我们应该想一想,我是不是不够努力,所以才做得不好,才学得不好,成绩才会一落千丈?

这里告诉我们,要随时勉励自己,看到人家好的,看到人家学业好、功课好、品德好、才艺好,我们都要反观自省,想一想我尽心了吗?我尽力了吗?如果你没有尽心尽力,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好,就应该向他学习,甚至请教他都可以。

古人说:“好学近乎智”。好学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一辈子不好学,我们的能力就会很有限,不但立身处世很困难,就是连照顾自己吃饭的能力都没有。所以人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不如人的地方,要向人学习。

“思考”

现在的年轻父母们非常注重对自己孩子才艺方面的培养,从孩子还没有出生,就让肚子里的孩子听各种高雅乐曲,给孩子讲各类故事。孩子出生后,给孩子报各种才艺班,想让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是做父母的对孩子们的期望,期望他们能够拥有才艺。

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才艺方面培养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德学对于孩子来说也很重要。现在有些孩子学了很多才艺,但是品德却不行,对人一点礼貌也没有,说话脏字连篇,对父母大呼小叫,对长辈不尊重。这样的孩子拥有再好的才艺又有什么用呢?也不会有人欣赏他。

所以,作为父母培养孩子也好,作为我们自己也好,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记住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是一样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努力积累德学和才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被人尊重,受人敬仰和爱戴。

在拥有了才艺、学问和技能后,我们有没有自己检省过自己,我们拥有德行吗?对长辈尊重吗?对父母孝顺吗?对他人友爱吗?见到别人有困难,你会主动去帮助吗?

名言欣赏

1.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萧伯纳

2.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于丹

3.生资之高在中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围炉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