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60

第60章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译文”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注释”

惟:希望、祈使。佞巧:善于花言巧语巴结的人。佞,巧言善辩,谄媚。巧,狡诈,虚伪。

拓展故事

妙语救人

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信赖。诸葛瑾平时话不多,但常常在紧要关头,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有一次校尉殷模被孙权误解,要被杀头,大臣们都向孙权求情。大臣们越说,孙权越生气,这样僵持了很久。当时只有诸葛瑾一言不发,孙权感到很奇怪,就问:“为什么子瑜不说话?”诸葛瑾说:“我和殷模的家乡遭遇战乱,所以才来投奔陛下。现在殷模不思进取,辜负了您,还求什么宽恕呢?”短短几句话,孙权就感到殷模不远千里来投奔自己,即使有什么过错也应该原谅,于是就把殷模赦免了。

状元爷与状元楼的诚信由来

明朝嘉靖年间,有人在江苏清河县

衙门口建了一座“状元楼”,这是为当地一位状元修建的,这位状元叫丁士美。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清河县的丁士美到京城赶考。途中,一位姓刘举人见丁士美衣着寒酸,就十分看不起他,当着丁士美的面说:“瞧你那穷酸样,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要是能中进士,我刘举人就从你跨下钻过去。”

丁士美知道那个姓刘的举人是个狂妄的人,不愿意和他费口舌,只是笑了笑。刘举人见他不说话,还以为他胆小,不敢还嘴,于是就更加放肆地嘲弄他。丁士美这个人涵养很好,也不生气,只是笑笑。

丁士美从小家境贫寒,十年寒窗苦读,已经是个才华横溢的书生了。只是他性格内向,不喜欢当众表现自己,大家都不怎么了解他,以为他只是一个懦弱的穷书生。

可是丁士美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胸有成竹地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在三月初的殿试时,丁士美的文章被选为“十佳”文章之一,这十篇文章被送到皇上那里去审阅。皇上看了这十篇文章,觉得都很不错,很难定论,于是就决定把这十个人召到金殿上,进行口试。丁士美声音浑厚,口才出众,当着皇上和文武百官的面滔滔不绝地讲他的治国良策。皇上听了,龙颜大悦,当时就把丁士美定为头名状元。

再说那姓刘的举人,虽然在那一年也考中了进士,可是他看见丁士美中了状元,想起当初自己狂妄的举动,既羞愧又害怕。羞的是当时的狂傲,怕的是丁士美伺机报复。于是他请同窗好友作陪,找丁士美赔礼道歉。丁士美很客气地接待了他,而且一点儿也没有记恨他的意思,那个姓刘的进士放心地回去了,为此他十分敬佩丁士美状元的为人,于是他决定履行当初诺言。

不久,这位姓刘的进士被派到清河县任知县。上任后,他立即让人在衙门口修了一座“状元楼”,意思是:状元住在上面,我出入衙门都要从状元身下经过。这既算是履行了当初的诺言,同时也告诉后人:做人要谦虚,比自己才能高的人有很多,不要无端地取笑别人。

“评析”

本节中“话说多,不如少”告诫我们说话要恰到好处,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所谓言多必失,话确实不可以滔滔不绝。因为你滔滔不绝,很多话还没有思考清楚该不该说?可能就说出去了。结果说出来的话如泼出去的水,都是收不回来的。所以古人告诫后人要思而后行,思而后言,我们言语也要谨慎。“惟其是,勿佞巧”中“佞巧”指花言巧语。这点告诫我们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思考”

在某些场合,能言善道是也许人们获得成功的一条捷径。但是,成功人士并非都会能言善道。说话要讲究技巧,话说多,不如少。我们可以思考话说的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是说话思路不清晰;二是自信心不足。一个思路不清晰的人,很难让别人信任。连自己的事情都弄不清楚,如何帮助别人去做好事情。其次如果思路是清晰的,但话太多,表明这个人自信心不足,所说的不像他所描述的那样好,但他又想尽力让人相信他说的话。因此生活中我们要话说得少而且说得好,不要话说多,暴露自身弱点,不要话说错而后悔。

名言欣赏

1.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

2.不欺人曰诚,不欺己曰信。—《六韬》

3.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