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49

第49章 入虚室 如有人

“译文”

进入到无人的房间,就好像原本房间里就有人一样。

“注释”

室:房间。

拓展故事

暮夜无知

杨震是东汉时的名士,人称“关西孔子”。他做官后,十分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贿赂。有一次,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学生王密夜晚来拜见恩师。王密带着十斤黄金来见杨震,他坚决不要。王密说:“半夜里是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的。”杨震却说:“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十分惭愧,只好告退。从此,人们都知道杨震是一个清廉无私的人,而杨震的这种慎独自律,不为金钱所动的气节,也因此留下千古美谈。后人称他为“四知先生”,杨震更可以说是古代慎独的典范了。

孤独之旅

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一个长年累月与天地为伴孤独的人,一匹驮着邮件不停翻山越岭的骡马,一条崎岖不平充满艰险的跋涉之路,他就是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多年来,在雪域高原跋涉26万公里的寂寞邮路,这20多年来,他每月有28天行走在大山深处,风霜雪雨,日月为伴。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按班准时地将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份份报纸送达用户手中,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一是不能丢失邮件;二是不准打湿邮件;三是不准冒领贪污汇款、不准私拆信件;四是必须准班准点将邮件送到,这就是我恪守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于无数山里人的执著行为,为人类创造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因为王顺友的严于律己,恪尽职守,他被誉为“雪域高原的忠诚信使”。

“评析”

“入虚室,如有人”一句是说,走进无人的空房子,也要像主人在家中一样约束自己,注意自己的举止,不能随随便便。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人前还是独处,都要时刻保持警惕、戒惧,做到谨慎不苟。这讲的不正是一个慎独的道理吗?

“慎独”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在道德修养方面一个高度概括的准则和方法,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礼记·中庸》最早提出“慎独”的思想:“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一样警惕审慎,在没有人听见的时候也一样担心害怕。没有什么比隐秘之处,细微之处更容易暴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时也非常谨慎。

《大学》在解释“修身”的四个先决条件之一“诚意”时说:“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是说,意念诚实的人,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品德高尚的人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这一句则是说,小人平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见到君子后还一副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样子,掩饰其不好的一面,彰显其好的一面。但在别人眼中,能清清楚楚地看透他的肺和肝,有什么用呢?小人在人面前也会装模作样地做得比君子还“君子”,没人的时候则会“去伪存真”,肆无忌惮,“真小人”的面目昭然若揭。所以,“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是说,自身修养高的君子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约束自己,做到谨慎又谨慎,小心又小心,不可以放纵自己,恣意妄为。

“思考”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当我们面对一切世间沉浮荣枯时,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千头万绪、盘根错节的;当我们无拘无束、无人看管时,便会产生一种恣肆放纵的情绪,而这种可怕的内在情绪,便会像魔鬼一样驱使我们去为所欲为。所以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心境是否坦然,立场是否坚定,能力是否强大,修养是否高深的时候。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无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无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慎独”是一面盾牌,它可以帮助我们抵御诱惑;“慎独”是一条忠犬,可以帮我们避开陷阱;“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我们内心清澈。对我们而言,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将来,学习还是工作,人生还是事业,“慎独”都是十分必要且不可轻视的。

名言欣赏

1.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圣学宗要·阳明王子》

2.言慎独,即是诚身。——王先谦《荀子集解·不苟篇》

3.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