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35

第35章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译文”

对待与父母同辈的叔叔、伯伯、舅舅、姑父等长辈以及其他尊长,甚至天下所有的父辈,我们都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一般恭敬尊重,对待同族的哥哥姐姐,以及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同辈年长的人,我们都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哥哥姐姐一样爱护尊敬。

“注释”

事:服侍,这里指对待尊长的态度。诸:众,许多。这里指所有的。父:指代父母。这里是指对和父母同辈的所有长辈的称呼。兄:一般指哥哥,在弟子规中指兄弟姊妹。这里指所有同辈。

拓展故事

孝亲敬老是大善

在古代有这么个人,潜心修行,要在此生获得究竟。于是,他告别家中高堂老母,远赴他乡,寻找得道之人,想得到修行的真法。终于千里迢迢,走了大半年,到一仙山,见到了得道的高僧,他祈求说:“师傅啊,我想获得人生的究竟,如何才能修得人生的真谛呢?”师傅看了他一眼,见他风尘仆仆,满身疲惫,眼里却含着热切的期待,于是点拨他说:“你回去吧。这里没有你要找的东西,在这里修行也不会得到人生的圆满。”这个人不死心,还是求师傅说一说,师傅说:“你回去的时候,看到一个反披衣服倒穿鞋子的人,那个人才是你要找的人。”师傅说完转身离开了,这个人没办法只好回家,一路风餐露宿,因为急着赶路,他两个多月就到家了。到家的那天,正是三更半夜。他敲门的时候,母亲刚刚睡下,听到有人敲门,还以为是小偷。后来听到儿子的声音,因为盼儿心切,急急地拿起身边的衣服,顾不得看反正,胡乱地披上,因为天黑,鞋子的反正也没有顾上看好,就趿拉着赶到门口给儿子开门。门开了,儿子看到面前的母亲,衣服反披着鞋子倒趿拉着,突然醒悟,眼前老娘不就是自己要找的真人吗!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给母亲磕头,说:“妈,儿子回来了,儿子再不走啦,以后一定好好孝顺您。”从此以后,这个人真的是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对待母亲尽心侍奉,直到终老。安葬母亲后,他又将一位捡拾垃圾的老人请回家,尽心侍奉,就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也让这位老人享受了人间天伦,直到终老。像这个人这样,照顾自己的母亲,还能照顾他人母亲的行为就是人间大爱。

孝敬父母神仙敬,活佛自在家中坐,要问他是哪一个,堂上父母即活佛。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孝亲敬老即是大善。

传递正能量

郭明义,鞍钢矿业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却做了感动整个中国的善举。16年间,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还坚持义务献血。郭明义和妻子的收入都不高,而且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上学的女儿,家庭负担很重。但是他却将希望工程活动看做一项事业和不容推卸的责任,执著而坚定。可他自己却是处处节俭,他的家不足40平方米,一室一厅,水泥地、双人床、木制门窗,简陋得不能再从屋子里搬走任何一样物件,而更令人心酸的是一个不足3平方米的门厅,还摆着一张单人床,这既是餐厅也是女儿的卧室。郭明义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甚至连午饭的钱都不舍得花,要徒步走上几里地回家吃饭,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一件旧棉衣能穿10年。工友们说:“别看老郭对自己抠门,但他帮助困难同志决不吝惜。”2002年,手机逐渐普及,直到2007年,矿上奖励郭明义一部手机并明确要求他是工作需要不能捐献后,他才有了自己的手机。2008年鞍山团市委听说他自己捐出了3台电视,自己家却连电视都不舍得买,就为他买了一台送去,并告诉他这是固定资产不能捐献,这时他家才有了一件像样的家电。2009年春节,矿上奖励他一台数码相机,他找同事换了钱,全部捐献。2010年,郭明义被评为鞍钢劳动模范,获得一万元嘉奖,他又全部捐献了。16年来,郭明义不仅把生活费捐了,而且把各种补贴一分不留地全部捐献。郭明义的善举影响了整个中国,撼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内心。

郭明义以自己人格魅力感染了很多人,他们在这个社会上不断释放着正能量。

“评析”

这件事是“出则弟”的最后一节,也是本章最后一件事,它把对自己父母孝顺的亲情,对兄弟姐妹友爱的亲情,升华为对人世间所有为人父母和为人兄弟姐妹的大爱之情。

对待家族中的长辈,对待家族外的长辈,都保有尊敬、谦逊的态度,要永远保持一颗毕恭毕敬之心。对待家族中的兄弟姐妹,对待家族外的兄弟姐妹,也要保有关爱、照顾的态度,要永远保持一颗和谐恭敬之心。

如果我们所有的家庭都能孝敬父母,那么每个家庭都是和谐家庭;如果我们所在的家族能够都关爱老人,照顾兄弟姐妹,我们的家族就是和谐家族;如果我们社区所有成员都能够像爱自己父母一样尊重照顾长辈,关心爱护小辈,那么我们的社区就是和谐社区;如果我们所在的单位能够尊敬拥护领导,照顾扶持下属,团结包容同事,那么我们的单位就是和谐单位;如果我们的学校学生都能尊敬亲近师长,老师都能关爱引领学生,那么我们的学校就是和谐校园;如果我们的社会每位公民都能在各自位置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各尽本职,这个社会不就是和谐社会吗!

“思考”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做到,要孝敬自己的老人都不容易,何况是别人的老人。在这个“独生子”时代,要和自己家族的兄弟姐妹相处都不容易,更何况要和社会上同一辈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同事和谐相处,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那怎样落实这件事呢?

人生就是修行,广聚善缘,多种福田。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都愿做有德之人,那从哪里开始呢?就从我们身边经历的点滴小事开始。

人生的舞台,从人一出生开始,每天都在上演或喜或悲或欢或忧的人生大戏。人生是没有彩排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直播。我们的德行是越来越夯实厚重,还是越来越浅薄轻浮,都是我们自己在不经意间铸就的。正如本书开头引用的古语有云:“行善修福,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损功,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我们要提高德行,先从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孝敬父母,尊重领导,关爱长辈,尊敬老师,多陪父母说说话,实在太忙就打打电话,力不从心真心祝福也好,只要是发自内心,即使是一个心念的力量,也能让尊长感受到。从自己家里做起,从身边做起,再到身边的邻居,社区的老人,再到这个社会需要关心照顾的弱势群体,只要能够想到的,可能举手之劳就会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

当然在佛家还有一种境界我们应该学习,那就是“一切男人为我父,一切女人为我母”,这种境界和本书之中提及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及后边提及的“泛爱众”都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胸怀。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经典的儒家思想,不见得一下子都能达到那种境界,但那毕竟是人生的一种目标,一种胸怀,一种担当,我们可以朝着那个目标努力追求,提升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行住坐卧做起,从举手投足做起,从起心动念做起。如果地球上的每个人真能那样做,为自己、为身边的人、为这个世界行善积福,这个国家将是和谐的国家,这个社会将是大同的社会,这个世界将是和谐的世界。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努力吧!

名言欣赏

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2.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3.大德必得其寿。—《礼记·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