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12880900000034

第34章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译文”

如果有事要到尊长面前禀告,晚辈应该快步向前走到尊长面前,交谈后告退回去时,必须放慢一些步子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站起来回答,长辈讲话时,要专注聆听,眼睛看着尊长,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注释”

趋:向前快走。迟:迟缓。起:站起来对:回答视:视线。移:漂移,移动。指眼睛要看着尊长,不能左顾右盼。

拓展故事

张苍敬老

张苍是汉朝的丞相,他是一个非常尊敬长辈的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得到过王陵的许多照顾。后来张苍当官后,为了感谢王陵,常常像对待父亲一样照顾他。王陵死后,他的老母还健在。虽然当时张苍已是丞相,公务很忙,但他总是抽空去照顾王陵的母亲,甚至亲自伺候王母吃饭。张苍贵为丞相,能这样谨慎地照顾长辈,足见其为人尊老。

孔子有礼

孔夫子曾在鲁国做过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他言传身教,事侍君王非常尽礼。他每次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他每次走进周公的庙里,见到每一种事情,都要向人询问,这样不仅避免失礼,还为后辈学人做了提醒。现代人也应以孔夫子为榜样,到一个新的环境时,首先要询问此地的礼仪和规矩,决不能随心所欲,要做一个谨慎谦恭,有德有礼的人。

“评析”

古代社会,小辈在去见尊长时,要面朝尊长快步向前走过去,稽首行礼,开始交谈,在回来时,是要缓慢退步走出厅堂才可以转身的。这些礼节,都是为了表达对尊长的尊敬。

如果在外面,某个公众场合,见到尊长,也要面朝尊长走过去,谈后,也是要退几步,停在边上,等尊长走了,才可以转身走的。

无论在哪个场合,和尊长谈话,眼睛都要看着对方,不能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甚至贼眉鼠眼,上下打量,这就是“视勿移”。这种礼节除表达对尊长尊重,也表现自身良好的修养。

在古代,要去拜访长辈,要换上比较体面的衣服出行,不能随意穿着。拜见尊长,向父母亲问安,向长辈问好,向受尊敬的人请教,场合庄重亲切,绝对不能失礼。现代社会,言辞合宜,举止文雅,衣着得体,也会让尊长心生欢喜,促进彼此感情增长。

有一位学生,每次到老师家来之前,或是去曾经就读的学校,都会先去洗个澡,换身干净体面的衣服,换上平时不大穿的皮鞋,然后仔细地收拾好,才去拜见老师。他以这样的态度去拜见老师,老师见了他也一定会很高兴,因为这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也体现了自己做人处事的态度。老师也会倾尽自己毕生心得调教他的弟子。

对尊长的尊重,还可以从你同尊长的谈话、眼神和肢体语言中表现出来的,例如用心倾听,眼神专注,赞许地点头等,都可以让尊长和你的谈话成为温馨的场面。

“思考”

对待与你有过交往的或熟悉或陌生的人,本节内容是不是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在工作岗位,难免要去和领导汇报工作,到领导办公室门口要敲门。等领导允许进了,我们再进到领导办公室,礼貌地问好后,请示领导有没有时间听你的汇报,如果领导允许,就可以准确表述自己要汇报的工作。这就是“进必趋”,“趋”是快速从容,是要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思路清晰,语言干净,态度谦恭,表达清楚。在向领导汇报完后,礼貌地问领导是否还有其他的事,如果没有,就向领导告退。这就是“退必迟”,“迟”不仅指行动上要迟缓,而且也是说不仅要把你自己要处理的事处理完,也要等领导说没事啦,你再告退。

能够很好地理解“进必趋,退必迟”,将会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中与领导、长辈的相处。

“问起对,视勿移”,又进一步说明我们和尊长交往的态度。比如我们在领导办公室和领导交流,除了要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汇报自己的工作外,有时领导也会问你一些工作上的内容,提出一些设想,布置一些工作。我们不见得像古代人那样,必须起身回答,也要看情况,怀着尊重的态度,认真地倾听,眼睛看着对方,并善于捕捉到领导说话中的中心点,恰当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并要思考怎样完成工作,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领导,请领导指点。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机会,让领导在这不经意的交流中看到你的优点。

名言欣赏

1.一家有事百家忙。—道原

2.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林逋

3.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开宗明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