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庄子一日一讲
12327700000007

第7章 智慧与愚蠢(3)

小国寡民的道理在于:国家小,人民少,人际关系简单,纷争也就少;同时,人们视野也小,所知道的东西因而就少,从而人的欲望也比较小。这样的国家就容易太平和安宁。常常可以看到,世界上那些巨大的国家总是要指手画脚地插手其他国家的事务,就是由于它们太巨大了,由此就产生出了控制别国的野心。如果世界上的国家都比较小,就不可能有这种野心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控制不了谁。国家小了,舟车当然也就没有用处了,步行就可以了;没有战争,武器就派不上用场了。

之所以要“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因为在往来过程中人们的知识就会扩大,这种“知”的扩展会进而导致人心的不满。通过这种交往,他就会知道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知道还有别的生活方式,进而产生羡慕或不平衡的心理,他的知足感就没有了。因此,要想让老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闭目塞听,不让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们进行交往,这样他们就会自满自足,自得其乐。

总之,无知才能够无欲。有了“知”,就有了比较,有了比较,也就有了不平衡,有了不平衡,世界就会上下颠倒,混乱就在所难免了。尤其是当人们发生了觉醒而又不能改变现存状况的时候,对于觉醒者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倒还不如不觉醒,依然生活在无知状态中来得幸福和安详。而一个人一旦觉醒,特别是众多的人一经觉醒,要想使他们再回到无知的状态,就几乎不可能了。所以说,人心不可轻易扰动,不可轻易激发。社会的混乱源于人心的混乱,人心一乱,社会必乱。一颗充满了各种“知”的心灵是令人恐惧的。

有投机取巧的器具便有投机取巧的心理

【原文】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①,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②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③水若抽④;数⑤如泆⑥汤,其名曰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也?”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⑦,於⑧于以盖众,独弦哀歌⑨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⑩!汝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天地》)

【注释】

①为圃畦:在田园中劳作。②滑滑(gǔ):费力的样子。

③挈(qiè):取。④抽:提。⑤数(shuò):快速。⑥泆(yì):汤,形容水流激荡的样子。⑦拟圣:把自己比作圣人。⑧於(yú)于:盛气凌人的样子。⑨独弦哀歌:自弹自唱。⑩而庶几乎:才能够达于道。

【译文】

子贡到南方的楚国去,回来时经过晋国,在汉阴这个地方碰见一位老者正在浇灌田地。他凿开一条隧道通到井里,抱着瓮取水来灌溉,十分费力,但功效很少。

子贡对他说:“现在有一种机械,一天可以浇灌一百亩,用力少而见效快,您为什么不用呢?”老者抬头回应道:“是什么样子呢?”子贡说:“这种机械是用木头制作成的,后重前轻,取水如同提水一样,提水的速度快,数量又多,这种机械叫做槔。”

老者愤然变色,以嘲笑的口吻说:“我听我老师说,人使用投机取巧的工具,就会做投机取巧的事情,做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会产生投机取巧的心理。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心理,人的心灵就不那么纯粹了;心灵不纯粹则心神不定(因为人的心灵为欲望所驱使),这样也就远离了大道。我并不是不知道有这种机械,而是不愿意使用它。”子贡感到有些尴尬,眼睛看着地,没有回答。

过了一会儿,老者问:“你是干什么的?”“我是孔子的学生。”老者说:“孔子不就是那个学识渊博,把自己比做圣人,盛气凌人,自弹自唱而卖名声于天下的那个人吗?(跟着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得道呢!)你只有忘掉内在的自我,抛掉自己的形体,才有可能达于大道。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治理,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你走罢,不要打扰我了。”

这个著名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对于技术的质疑态度,处在两千多年以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时代的我们,对于庄子的这种预见更有着深切的体会,让人禁不得叹服思想家的远见卓识。

庄子反对使用机械的理由是因为它会败坏人心。人若追求机巧的机械,必会做机巧之事;做机巧之事,就会有机巧之心;有了机巧之心,人的心灵就不那么纯洁了,人就容易进入急功近利的境地。而人心不纯洁,则天下也就不可能纯洁。因此,庄子并不是不知道机械给人带来的好处,但那些好处与所带来的坏处相比,实在是敝大于利。好处只是些蝇头小利,而坏处却是根本性的,它破坏了德性的源头——人心。

作为已经完全被科学技术所包围,从骨子里渗透着科学的我们,也许一时难以接受庄子的观点,但庄子的警告却是不能不听的。在享用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它所带来的种种害处。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强化了人类的自大心理,人类越来越觉得自己成了大自然的主人,似乎只要有了科学,这个世界就可以臣服在人类的脚下。于是就有了种种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事与愿违的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带来了自然界的失衡,进而造成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通过科学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也看到大自然在人类脚下已经千疮百孔。世界上已经有五千多种动物灭绝,而且有更多的物种正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消亡。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将是地球上最后一种灭绝的动物!物种的灭绝固然不完全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科学技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一方面使人自大到认为可驾驭一切,一方面又因自大而毁灭其他物种,乃至自己。

我们现在一切都要诉诸于科学,似乎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这是十分错误的。科学不是万能的,因而我们没有理由用科学的方法来代替一切、衡量一切。科学不能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是不确定的,而且人也是变化的,这样就无法对人的行为和态度作出精确的预测,甚至不精确的预测也难以达到。科学也不能解决人的感情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我们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法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感情,感情是无法用数学来计算的。

科学使人们相信:“依靠我们的智慧、远见和共同行动,未来的命运将掌握在我们手中。”但这种自信是没有理由的。人类诚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的智慧并不足以控制自然,因为,无论科学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也无论人类有怎样的远见,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他的智慧都只是一种小智慧。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类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以有限的智慧不可能控制无限的宇宙。不要说是宇宙,即便任何一块小小的物质,我们也永远不可能穷尽它的性质,因为任何一块物质,哪怕是一粒沙子,也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属性,也与宇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我们的智慧能够穷尽这些联系吗?无论我们对这个世界认识到什么程度,在我们的意识面前总还会有一个无穷的未知领域存在着,我们怎么能够控制它呢?人类连一块小小的区域都不能控制,如何能够控制自然!西方国家目前兴起了拆除水坝的运动,原因是它们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再者,人类尚且连自己的行为都不能控制——如战争、谋杀,对自然的非理性的无限制地开发等等──怎么能谈得上控制自然呢?“征服自然”,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第三,大自然今天的存在状态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形成的,而且是整个宇宙演化的结果,我们以有限的时间怎么可能完全理解它的奥秘并控制它呢?所以,人类应当改变以往的征服、控制并战胜自然的观念,应当回复到适应自然的观念上来。难道人类不正是由于适应了自然才存在的吗?我们不可能是大自然的主人,自然不是我们征服的对象,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适应的对象,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把我们的这个基础破坏了,我们将无立身之地。

人类实际上一直把自然假想为自己的敌人,要去战胜它,因而它一再对自然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事实上,自然从来就是人类的朋友,自然灾害只是自然系统进行调节的一种方式,并非要和人类作对,它对人类并无敌意。其实,人类真正的敌人正是它自己,而不是自然。人祸造成的灾难远远大于天灾,天灾不足以使动物灭绝,而人祸却轻而易举地使无数种动、植物消失。

不应该盲目地信赖科学,科学既然不能穷尽自然的奥秘,也就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科学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利益,但运用不当则会带来害处。科学技术确实是重要的生产力,但运用不好它同样会成为破坏自然和毁灭人类的第一推动力。

我国近年来虽然在生产力和国力方面有了大的发展,但是也付出了牺牲自然生态的重大代价。一些乡镇企业,一些利用简陋设备从事生产的单位,以及一些见利忘义的人,不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只顾利润,结果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造成森林大面积消失,污水横流,有的地方则连污水都没有了,河流常年干涸;气候已极巨变化,要么大旱,要么大涝。1998年长江的洪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某些地区,如果我们仔细算一算以牺牲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可能是得不偿失,如果把这些赚来的钱再投入到环境的治理上,恐怕还不够用。一个区域性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以后,要想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样子,需要上千年的时间,甚至永远无法恢复;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是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形成的。如果它被破坏了,那么需要恢复的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对自然的索取必须限制在自然能够承受的界限之内。对自然不能盲目地运用我们的科学技术,必须合理地运用才行。这才是人类正确运用科学的态度。

科学技术使人们之间疏远了。电话、电视、电脑,给人提供了方便,带来了乐趣,但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虽然人们经常有联系,但那几乎是机器之间的联系,是缺少人情味的。对着机器说话与对着人说话,感觉完全不同。那些子女在外工作的老人,虽然经常有儿女的电话,但还是感到孤独,原因就是电话里的声音不能代替儿女当面的交流。科学一方面使我们在某些活动更加人性化,但另一方面又使某些行为减少了人性。

科学也使虚伪、虚假渗透到了一切领域。网络世界就被称为一个虚拟世界,对于这个世界你不能当真,否则你就会很难堪。美国有个小伙子与网上的一个英国“美女”发生了恋爱,爱得死去活来,以至于非要到英国去看一看不可。这一看不要紧,几乎把他吓出神经病,因为那个网上的妙龄少女,是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利用网络来骗色、骗钱的案例也时有发生。甚至科学还能够恢复人的贞操,专门有给人恢复处女膜的公司。人造美女、人造美男就更不用提了。看来,在不久的将来,想要找到一个“原装”的人都将是困难的事。

科学固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也导致了许多灾难。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超过一般的中型战争,因此而残疾的人则不计其数。医学确实比古代发达了不知多少倍,但似乎医学越发达,疾病的种类就越多,疑难病症也花样翻新。有人甚至狂妄地说,科学终将战胜疾病!事实上,科学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疾病是永远不可战胜的。一是因为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病毒、细菌,而是我们的身体和精神自身,身体和精神的运动总会有不正常的状况,因而必然会生病。二是科学本身也在制造着新的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细菌也在进化。它们会对药物产生抗药性,甚至以药物为食品,或者演化成新的种类。现在的疑难病症、不治之症越来越多,与化肥、农药和环境的污染等有很大关系。人类并不能够控制与疾病有关的所有因素,因而不可能战胜疾病。

上述种种足以说明,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带来益处,也可能产生害处;既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