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静升古韵
11344900000020

第20章 审时度势官商联袂

世事多有起伏,时局变化无常。明末北方后金(清)崛起,虎视中原;而朝廷阉党专权,陷害忠良,更兼大量民田被强占,苛捐杂税繁多,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各地义军攻城掠地,风起云涌。回天无力的崇祯帝只能眼看着大明江山一步步走向灭亡。为稳妥计静升王氏商贾多偃旗息鼓,静待时局变稳。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八,李自成的大顺军从西安出发,东渡黄河,沿汾水北上,散发讨明檄文,兵锋直指京师。地处汾河之滨的霍州霍王府皇室宗裔被屠,府邸一片废墟。侥幸逃出来的霍王府辅国中尉朱充携妻王、张两位宜人东躲西藏,最后逃入岳父所居的灵石静升村西,避匿凝固上堡,紧邻的便是张氏家族的槐荫巷、文安巷。因朱充的母亲王恭人也是静升西王氏之女,为防杀身之祸,对外冒充王姓。火不火不随之而来的是:李自成兵临京师,崇祯帝自缢煤山,宁远总兵吴三桂降清,起义军西撤,顺治登帝位,清军入山西,灵石绵山侯和尚造反被镇压……

明王朝已不能光复,清王朝已一统华夏。为生计,王氏第十五世王含光、王含吉等应清廷之招赴河东投资盐业。他们雇用当地贫民浇、晒、捞、采,成为盐业生产商人,这是静升王氏家族入清之后的第一宗商务。

清军入关,明令禁止民间养马及收藏兵器,康熙十年(1671年)亲政两年的圣祖玄烨下旨:罢禁止民间养马之命。紧抓机遇,王氏家族中“好读书,务实业,举止行为雅有儒者风”的王谦受反应迅速,留二弟谦让、四弟正居总领家务,自己率三弟谦和立即远涉喜峰口、杀虎口、古北口、辽东、蒙古等地购买马匹,长途贩运,不辞劳苦,销往内地,以适应内地长期缺马之急需。

这兄弟俩的长途贩马之举,是王氏家族在明清之交商贾活动的转折点,是新的起跑线,为王氏于清代商贾贸易一步步走向辉煌奠定了基石。

传说,这期间匿居王宅凝固堡的朱充也赞成他们的做法,更为了自己的生计,悄悄投入银两给予相助。火不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三藩之乱”消息传到“贩马口外”的静升王氏谦受、谦和兄弟耳中,兄弟俩审时度势,分析时局,认为吴三桂事明叛明,已属二臣,降清后又拥兵自重,搜刮民脂民膏,侧目朝廷,现举兵反叛,实乃出尔反尔的乱臣贼子。而今圣上,虽年纪尚轻,然智擒鳌拜,永停圈地,实行“更名田”,发展生产。“三藩叛乱”之初,便诏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任宁南靖寇大将军率部南下清剿“三藩”,并以山西太原、山东兖州作为后方的两个支点,调重兵把守,控制东西与南北两条孔道,以策应前线,保证军需供应。为保政令军令畅通,又命各路用兵处,设笔帖式、拔什库驰报军情,真英主也!

面对时局,军前缺马,朝廷缺资,兄弟俩立即筹集本金,日夜兼程,塞外贩得24匹骏马,一路南行,经大同府,过雁门关,出雀鼠谷,过霍州,捐送平阳府衙,并表示愿意为国家分忧,为朝廷尽忠。

当时正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底,吴三桂的义子陕西提督王辅臣一再附而又叛,直至在宁羌(今陕西宁强)杀经略莫洛,攻兰州,陷延安,陕西大震,波及山西。平阳知府正为筹措军需输运陕西前线犯难,见王氏兄弟俩的壮行义举,立即上报山西援剿提督、吏部右侍郎陈一炳。随之,陈提督召见,委以筹集转运粮草马匹等军需物资的重任。

重任在肩,兄弟俩既为之兴奋,又为之焦虑,立即求助族叔王佐才、王兴旺,族中兄弟王斗星、王烈星、王懋躬、王肃、族侄辈盐商王含光、王含吉等分工协作,或塞外选购良驹骏马,或中州筹集粮食草料。所到之处全凭一纸官文,粮食马匹、鞍辔草料等军需物品,一应顺手购来。上自州官县衙,下至乡里村甲,无所不能,或有难色也不敢违抗。官商联手之益,由此深悟。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二十九日,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亲王趁三藩叛乱之机举兵亦反。王氏家族为清军购马之行受阻,然晋蒙燕赵一带的行商坐贾或与他们相识交厚,或由他们自己所经营,与蒙人都能搭上关系,于是花些银两,便化敌为友,化险为夷。清军所需军马粮秣仍源源不断送到图海都统军前,布尔尼亲王之乱,很快被平。

康熙十五年(1676年)已升抚远大将军的图海使用调虎离山之计,使王辅臣损兵折将,困守孤城平凉(今甘肃平凉),陷入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而图海大军,兵精粮足,士气高扬。六月初七日,无奈的王辅臣遣子赴图海军前请降,献出军民册籍及吴三桂所授敕印。十五日,王辅臣剃发归降图海大营。

平凉之失,使吴三桂在陕西的攻势随之削弱,而后军需充足的清军步步紧逼,两年后陕西全境收复。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历时8年之久,祸及大半个中国的“三藩之乱”彻底平定。

战事结束,朝廷嘉奖功臣,凡王氏族人此番涉及到的军方地方,无不为之奏章请奖,尤其是王谦受、王谦和兄弟更因此声震京幾,名扬八方。

之后,在中俄雅克萨之战、乌兰布通之战、平定噶尔丹之乱、阿拉布坦之乱等战事中,由王谦受、王谦和兄弟牵头,王氏族人继续为清廷军队筹集军需,部队走到哪里,物资就供给到那里,王氏商贾就跟随到那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社会地位步步提高,官商之路越走越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年逾古稀的王谦受以京畿富绅的身份,参加了圣祖玄烨在乾清宫举办的“千叟宴”,奉上景福泉静升王酒,捧回了御赐龙头拐杖一把,供奉于四年前重修的王氏宗祠正厅祭祖堂中,每遇庆典和元旦、清明、中元、冬至等节日,都要“遵圣朝之钜典,兴孝思于霜露”叩祭于宗祠,牢记祖宗创业之艰辛,不忘朝廷圣上之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