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11285300000006

第6章 王羲之题字兴起书法入扇

扇面书法

同画扇一样,题字扇也深受人们的喜爱。“题字扇”一词见于唐代元稹《献荣阳公》诗:“凤攒题字扇,鱼落讲经筵。”实际上,在扇面上题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可能还要早于在扇面上绘画。有据可查的是王羲之题字赠老妪的故事。王羲之是东晋时代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经做过右军将军,因此历史上又称他为王右军。他的书法作品历来被视为神品,人们都为能得到他的字而荣幸,将其字视为无上珍品。

王羲之不但书法好,而且人品也好,他富有同情心,非常关心穷苦的人。《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了王羲之在一个老妇的扇子上题字赠人的故事:

尝在蕺山见一老妪,持六角竹扇,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求其书之。羲之笑而不答。

大意是:一次,王羲之到蕺山,即绍兴的一个村子去。路上,他见到一位老年妇女拎了一篮子竹扇在集市上叫卖。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路人的兴趣,看样子是卖不出去了。老妇人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见这情形,很可怜那位老妇人,就上前对她说:“你这竹扇上没有画没有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写上几笔,装点一下,你看怎么样?”

老妇人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连连称谢,把竹扇交给了他。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他在每柄扇子上各写了5个字,然后把写好字的扇子还给老妇人。老妇人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所以有点生气,对能卖出去也觉得半信半疑。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管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就行了。这样就可以卖几百钱了。”

王羲之离开,老妇人就照他的话做,吆喝大家快来买王右军题字的竹扇。集上的人一看果真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都争抢着购买,一篮竹扇很快就卖完了。

过了几天,老妇人又看见王羲之,求王羲之再写一次,王羲之笑着却没有回答。后来人们把王羲之为老妪题字的桥命名为“题字桥”。

据说,后王羲之每从桥上过时,便老远见到老太太在桥那头等他,这时王羲之便避道而去,穿过一小巷而走掉,这一小巷后来被称为“躲婆弄”。

可能王羲之题字赠老妪并不是书法入扇的最初,但是在扇面上题字写诗,却是在那个时代开始兴盛起来的。

魏晋南北朝以来,书法兴盛,在扇上写字题诗更成为一种时尚。扇上书写诗文一般跟写在普通纸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有时为了追求趣味性,故意摆个迷魂阵让你去玩味。

梁简文帝的《纱扇铭》就是题写在纱扇上的铭,字是以图的形式排列的,图文并茂,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由于书画不分家,在扇面上绘画,同时也往往要题字,扇面上画与字是分不开的,名扇名画必有书法家的墨迹。

扇面之字,与扇子的声誉攸关,因而不少扇子常常是诗画并重。宋代画家王晋卿和文学家苏东坡,就是一人作画一人题字。

同扇画一样,唐宋时期是扇面书法的一个繁荣时期,宋徽宗赵佶自书的草书扇面,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古人扇面书法作品,也是最著名的扇面书法作品,他草书团扇上“掠水燕翎寒自转,坠泥花片湿相重”诗句,运笔流畅,极为精妙。

传说,在北宋神宗年间,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通判,这个消息一传出,衙门前面每天都挤满了人。可是,大家伸着头颈盼了好多天,还没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吵吵闹闹地扭到衙门里来了,直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差役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要打官司的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

正在这时,来了一个骑毛驴,戴方巾,穿道袍,脸上全是络腮胡子的大汉,他嘴里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只见小毛驴穿过人群,一直往衙门里走。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此人就是新上任的通判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得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告状的人进来。他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啊?谁是原告啊?”

两个人都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了十两银子,借给洪阿毛做本钱。当时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急等着银子娶亲,他不还我银子,还打我!”

苏东坡问洪阿毛道:“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阿毛磕头分辩道:“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买了扇子。想不到今年天气凉!这几天又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实在没有银子还债。他就骂我、揪我,我在火头上就打了他一拳!”

苏东坡听了,在堂上皱皱眉头,说道:“李小乙娶亲要紧,洪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说道:“大老爷呀,我可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道:“洪阿毛做生意蚀了本。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叫起屈来,说道:“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呀!”苏东坡笑了笑,说道:“你们不用着急,现在洪阿毛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地抱来20把白折扇交给了苏东坡。

苏东坡将折扇打开,把其中印子大块的,画成假山盆景;把其中霉印子小的,题上诗词,写好画好后,他拿10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

苏东坡又拿10把折扇给供阿毛,对他说:“你拿这十把折扇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磕了头,道了谢,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人们一听是苏东坡的墨宝,争先恐后,只半个时辰,20把折扇就被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欢天喜地各自回家去了。

苏东坡“画扇判案”的事,很快传遍了杭城的大街小巷,人们也跟着学了起来,有的描花鸟,有的描人物,有的描山水,并把这一种有画有字的扇称之为“杭扇”。

这样的杭扇,不仅可以取凉,又可以观赏,很受欢迎,所以从北宋一直流传了下去。

明代詹景凤《东图玄览》记载,南宋时“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扇的两面,与今折叠式无异,扇式折痕尚在,皆绢素为之。”

以此看来,南宋折扇比北宋折扇有所改进,扇骨已插在扇面中间,也就便于书法家们大显身手了。

明清时期,扇面书法又达到了一个高潮,进入了繁荣阶段,这个时期名家、名作层出不穷,多是在折扇上题书。

代表性名家名作有明代归庄的草书扇、陈淳的五绝扇面、陈继儒的草书扇、徐渭的行草诗扇、董其昌的草书扇面、法若真的临王献之行书扇、金农的金文扇面、沈周的行书诗扇等。

清代有名的作家作品有赵之谦的隶书团扇、张度的楷书团扇、朱昂之的行草书团扇、陈允升的行书团扇,还有查士标的行书扇、乾隆皇帝的行草诗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