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11285300000007

第7章 圆满盈实的团扇书法艺术

团扇以其圆或椭圆的形式,是书法创作的一个特殊载体。书法家喜爱在团扇上濡墨书写,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形式能生发出一种特殊的美感,即灵巧、活泼、典雅、精致,给人以“小中寓大”、圆满盈实的艺术感受。

扇面书法的章法比一般书法的创作更难些,主要是要处理好扇骨与书写内容字数的关系,需周密计算字数,妥善安排在扇骨之间的空白处。总的原则是协调一致,不能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总体上要圆满盈实。

书法家在进行扇面创作时,对题款很讲究,一般款字要小一些,款字要与正文相呼应。书写时字数的多少与字径的大小要适中。异形扇书写要随形就势,根据扇面外形来安排书写的块面形状。可以在扇面中间以正方形、长方形来安排书写。

尽管团扇可供书写的空间极其有限,然而,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通过其点画、线条、行列、势态等的巧妙配搭,营造出奇幻深邃的意境,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团扇的书写要特别注意对圆边的利用,协调好正文与外框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和扇面配合得当,相得益彰。

团扇书写通常有三种常见格式。第一种是圆中取方,即在圆形的扇面内,画出方框格子写字。这种格式,圆中取方,比较适合于书写规整的端楷字体。就整体的艺术效果而言,是规整与活泼的自然结合,清代赵之谦的团扇书法就体现了这个特色。

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他擅长写隶书,他的隶书团扇,正文每个字都写入小方格内,上下齐平,左右对称,通篇显得严谨而工稳。

清代书画家周学濬擅长书画。行书具有活泼流动的特征,字列之间时有牵丝映带。周学濬有一行书团扇,这幅作品在圆形的团扇内书写行书,采用了方的格式,从首至尾排列齐整,用笔提按顿挫,一气呵成,给人一种畅快的美感。

除了隶书、行书团扇外,亦有楷书和篆书的团扇。清代安徽籍书画家张度书法仿效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他的楷书团扇是一件小楷的团扇扇面,书写格式也是圆中取方,天地齐平,上款列于文前,下款落在文后,排列均衡,通篇字字玉成,静穆雅逸之态充溢于字里行间,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的一致。

篆书团扇中采用圆中取方的不多,清代有一位书法家叫史仆,他的铭文扇是篆书作品,采用的是圆中取方的格式,只是没画出格子。作品分列成三种大篆体铭文。字虽大小参差,充满变化,却排列匀整,三种铭文间隔自然,互为对应,充溢着一种规整之美。

第二种是环圆式。这是一种随形附体的书写方法,即依着团扇的弧弯形而写,长短随意,不作取舍。这种格式适宜于书写比较流走的行草书体。

宋徽宗赵佶是宋代的第八位皇帝。他虽然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个书画大家,他经常将自己的书画赏赐给朝中大臣。

他正、行、草书俱佳,并自创了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他的草书团扇是宋代最有名的扇面书法。

同时,赵佶的这幅草书团扇作品也是环圆式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书写率意,排列随着圆弧展开,长短不一,通篇文字组合本身也形成了一个圆形,内圆与外圆在重心平稳的前提下得到了完美契合。

环圆格式的书写,需要书家具有驾驭全局的眼光与娴熟的书法功力,在率意中体现出法度与庄重之美。

清代书画家朱昂之作有多幅扇面书法作品,其中行草书团扇的书写格式也采用了环圆式,通篇6行字,长短各不相同,全循着圆弧布阵,首尾的印章,也起到了补空、平衡的效果。整幅作品看起来平衡协调,浑然一体。

第三种是左右分列。即团扇的中央空行留白,文字书写分列左右,自成体统,互为对应。这种格式,很可能同团扇最初的构造形式有关。因为最早的纸团扇,木柄是从中间自上而下贯通的,圆形的扇面也就成了左右两个半圆了。

尽管团扇的样式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书法家依据两个半圆的形式来构思他们的创作,也是屡见不鲜的,并且这种格式能获得一种特有的艺术效果。

清代中期书画家陈允升的行书团扇在章法布局上就是采用了左右分列式。尽管此作内容是三首题画诗联成一体,但作者还是有意在中间留出一空行,强调其两个半圆。这种格式的采用,通常能给圆满纷密的字群透出一丝虚空,具有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

晚清时期学者郑文焯小楷团扇也采用了左右分列的格式。此扇有些特别,左右分列的两段文字分别是两篇内容,中间的空行正好成了两段内容的间隔。

左右分列的两段文字又采用了圆中取方的样式,分列形成两个长短不一的方阵,规整之中富有变化,别有一番韵味。

晚清时期书画家王同愈的行书团扇从一个方面也印证了左右分列格式的由来。此扇内容右侧为诗文,左侧为跋文和款文,分隔自然,书写一气呵成,右侧的印章起了补白的作用。

清地书画家、金石学家吴大澂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他的金文团扇采用了左右分列和圆中取方两种格式。左右两侧的篆书分别以方格衬底,在文字的排列上左右对称,轻重适宜,通篇平衡齐整。

这三种格式是团扇书写的常见格式,作为扇面书法的一种形制,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历代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常爱写团扇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