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53

第53章 方法用“延迟满足”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使得家长有能力也有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然而过分溺爱所导致的唯一后果就是,孩子们会赖在超市货架或者商场里大哭大叫,如果愿望不能马上得到满足,他们就采取各种手段耍赖、发泄或者报复。这种孩子就是缺乏心理学家称之为“延迟满足”的自我约束能力。

很显然,不具备“延迟满足”素养的孩子,经常会被各种念头左右而在课堂丧失注意力,这是开小差和发呆的罪魁祸首。比如上课时肚子很饿,零食就在书包里塞着。是选择偷偷摸摸躲在书后面吃点零食,还是集中精神听完课忍到下课再补充呢?自制力强的孩子会选择忍耐,到下课再满足自己的饥饿感。自制力差的孩子则会选择偷吃,跟老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使注意力都浪费在如何把嘴巴里塞满食物同时又躲过老师追捕上面。

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由心理学家米卡尔主持过一个著名的“甜汁糖果”实验。过程是将20名孩子聚集起来,发给他们每个人一颗甜汁糖果,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现在将糖果吃掉,但如果坚持20分钟没有吃,那么将得到额外的糖果作为奖励。

这样,20名孩子在前十分钟基本上都可以控制自己吃糖果的欲望,但过了10分钟,就会有第一个孩子率先吃掉糖果,其他大约一半的孩子随之吃掉了自己的糖果。20分钟过后能够忍耐住没有吃糖果的孩子只有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孩子的坚持换来了更多的糖果。

实验并没有这样结束,米卡尔先生对这20个孩子做了长达14年的追踪,并惊奇地发现,那些能够约束自己,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各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普遍高出先吃糖果孩子20分左右。因为能够自我约束,具备“延迟满足”自我约束能力的孩子能够自觉抵制诱惑,在知识储备时期更容易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能坚持到最后;相反,习惯即时满足的孩子,则更容易分神,韧性差,遇到困难易退缩,挫折感强烈。

从这个试验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延迟满足”不仅让孩子能够控制上课偷吃零食、说悄悄话、传递纸条、玩手机游戏的欲望,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在学习时能抵抗挫折,持之以恒地集中精力。

飞飞的表弟是个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的孩子,所以每当家长们聚在一起时,大家就把表弟夸得像个天才儿童。要知道,对于这种荣誉,成绩不出色的飞飞一向是得不到的。这次表兄弟见面,本来非常高兴,结果大人们又是老生常谈:表弟又得了什么比赛冠军啦,老师怎样表扬他啦,尤其是表弟秀了几句英文,就被称赞为“语言天才”。倍受冷落的飞飞当下感到异常愤怒,就跑到表弟面前夸下海口:“下次考试我的英语一定拿满分!你能吗?!”就这样,英语成绩向来徘徊在及格线的飞飞郑重给自己定下一个伟大目标,因为是为自己的荣誉而战,所以他还特别嘱咐妈妈监督自己每天自觉补习一小时英语。

开始几天,飞飞确实按照自己计划的那样展开攻坚,回家也能自觉学上一个小时。但是很快,飞飞就发现太难了,做十道习题,他只能对三四道,其中有的还是猜对的。无论怎样努力,都离100分的目标太远,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了。这样,从开始的发奋学习,渐渐变成了三心二意。自己给自己定的一小时学习计划,也从开始的全神贯注,慢慢变成了敷衍应付。

结果不言而明,飞飞输了。飞飞永远得不到他所想要的100分,也永远学不好英语。

表面看,这个孩子失败于一个过于伟大的目标,实际原因却在于他不懂得“延迟满足”100分的欲望。他总想一步登天、一步到位,如果不能马上做到,就立刻失去耐性和韧性,转而把注意力转移到更简单更舒适的事情上。不能“延迟满足”,不能长期保持专注力,这是很多孩子无法管理好自己学业的一个重大原因。

所以,培养“延迟满足”的自我约束能力对于注意力的持续性和耐久性帮助非常大。孩子从儿童时代,就应该通过上述“甜汁糖果”实验来培养“延时满足”的自我约束能力。当然,伴随孩子的不断成长,可以灵活地把糖果变换成孩子感兴趣的各种事物。可能有些家长觉得这些方法简单幼稚,但不要忘了那些能够长期专注学习接受挑战的孩子正是从当初拒绝立即吃掉糖果开始成长的,这就是素养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内在关联度,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