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51

第51章 方法5l:让孩子掌握快速进入状态的窍门

所谓的快速进入状态,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一切干扰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孩子能否掌握这种能力,往往直接影响他们的听课质量。

上课铃响了,思明虽然跟着其他同学走进教室,老老实实坐在凳子上,但心思还在教室外,因为刚才他在花坛树根旁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蚂蚁窝,掏了一会儿看到地下甬道纵横交错,蚂蚁们驮着白色的蚁卵到处乱跑。这让思明兴趣大增,一心想要找到书上说的蚁王。

可是当思明急匆匆跑到教室找应手工具回时,就看到语文老师夹着备课本过来了,接着上课铃声也响了。真是倒霉呀!思明翻着课本,老师朗诵散文的声音如同聒噪一般,他心里想的只有那蚁窝。

一节课有45分钟,刚才挖开的蚁窝会重新修好吗?它们会不会搬家?会不会转移到更深层的地下甬道中?蚁王会不会被小工蚁们抬走?思明满脑子都在想这些事情,连老师点他的名字都没听见。

同桌把思明捅起来,思明什么也不知道,只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

很多老师上课先要说一句:把心收回来,这就是提醒孩子们把课间休息的游戏心思暂放下,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了。因为在学校像思明这样的情况很多,很多同学上课时无法把注意力从课外活动快速转移到课上学习中来,故此,45分钟的课程,前15分钟往往处于神游状态,注意力还在天马行空当中。

如何让孩子能够约束自己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快速集中呢?妈妈可以给孩子几个小小的建议:

第一,懒惰1分钟的方法就是孩子要把注意力转移或集中到课本上时,告诉自己这1分钟时间内可以随便乱想,大脑可以偷懒懈怠,满足自身惰性,1分钟之后就要集中精神听课。

第二,不要反复给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暗示有的孩子对自己上课走神不能集中精神感到非常着急,自己也想专注听讲,但就是不由自主开小差。实际上这是潜意识消极暗示的结果,老在心里对自己说:“怎么我就是集中不了精神呢?”结果就真的集中不了;相反,如果告诉自己:“上课了,我要集中精神了!”那么就可能很快地进入状态。

第三,积极行动当老师开始讲课了,有的孩子书本还没找出来,这样的状态下让他快速集中注意力是不可能的。注意力有赖于积极行动的引导,铃声一响应回到座位,并立刻找出本节课要用的书和资料,迅速看一下老师要讲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自己理解有困难,这些问题会促使孩子专注起来,在老师开讲后便能全神贯注投入学习。

第四,把注意力放在老师身上若是在课堂上,能快速收起玩心集中注意力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让孩子的注意力快速放在老师身上,让老师带着孩子的精神走,随着老师的讲授思考,自然而然就进入到了专心学习的状态中。尤其是某些授课风格幽默的老师,更容易带动起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个不用费太多力气的讨巧办法,值得一试。

当然,家长能够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孩子是不错的事情,但如果能鼓励孩子自己开发一两种方法出来,那就更圆满了。

和和学习不算太好,上课开小差是家常便饭,自修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开始天马行空。要知道和和也是个要求上进的好学生,他对自己心猿意马的状态非常恼火,于是就告诉了同桌。

同桌是和和的好哥们,他们成绩差不多,和和的麻烦同样困扰着这位同桌,于是就非常配合地给和和出主意。最后两个人商量好,上课前互相打对方后背一下,意思是:注意,要听课了!这样就会放下头脑里各种靠谱或不靠谱的想法,进入学习状态。

两个人互相督促,互相影响,每次也会默默在心里衡量谁注意力集中的速度更快,谁上课开小差的次数更少。久而久之,两个人自制能力都大大提高,不用再拍后背了,互相看一眼就知道了。成绩不用说,也是一日千里。

看到像和和同桌这样的孩子,是不是让家长们感到宽慰同时又心生点点妒忌呢?当然,就算是妒忌,也是一种动力,可以督促家长朋友们找到自己教养孩子的不足之处。为什么别人的孩子在课堂上把自己管得那么好,自己的孩子却不行?我想,如果家长能像一个同桌一样和孩子探讨这个问题,马上就会有很多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