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50

第50章 方法集中精力完成不想做的事

幽默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一个如何克己自制的方法:“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这是养成自觉习惯的黄金定律。”生活中,总是有些事情是必须做但又不想做的,这时,自制力强的人就会命令自己集中精神去做完,自制力差的人则随性而为,最终错过了很多机会。孩子在进幼儿园的时候,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智商,都不相上下,可经过小学、中学的学习,有的孩子进入名牌大学,有的则只在三流学校混日子,如此天壤之别,若是追究原因,就是因为优秀者一直要求自己做好那些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去玩网游、打篮球的时候,他要先背完英语单词。

背单词,对涓涓来说是一项苦工,每次看着一个个没完没了的英语单词,脑袋就会罢工。所以到了学英语背单词的时候,她一万个不乐意,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混过了事。有时敷衍也懒得敷衍,干脆玩别的去。

涓涓妈妈知道,孩子英语成绩不好与自制力差直接有关,她要是不想学,硬逼着她学,孩子也不可能真正集中注意力,无非坐在那里装模作样,敷衍家长和老师。

与其强迫她学,不如让她自己想学。妈妈于是做出一个郑重承诺:如果一个星期内,涓涓能每天把单词背好,周末就带她去一次麦当劳。小孩子没有几个不喜欢汉堡包和炸薯条的,自然动力大增,虽然不想背单词,但为了麦当劳也命令自己完成每天的单词量。

所有人都有这个经验,学习大多数时候是一件枯燥且艰苦的事情,是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孩子们在学习时也难免分神,因为那些好玩的轻松有趣的东西更容易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然而不幸的是,偏偏学习又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这样就必须强制自己学习。

涓涓妈妈非常聪明,她的奖励制度实际上使用了心理学上的“报酬效应”,虽然不想做这件事,但做了马上可以得到酬劳,这就会刺激孩子对这件原本不乐意的事情发生兴趣,进而积极投入注意力去完成。通过这种方法,可慢慢让孩子适应自我约束,控制注窟:力。

不过“报酬效应”也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报酬的刺激性如果很单一或者不够大,那仍旧无济于事。偶尔吃一次麦当劳是奖励,天天吃就是惩罚,所以怎样让报酬持续产生刺激,也是一门学问。

报酬指向可以经常性地调整,比如把麦当劳改成去电影院观赏动画大片,又或者买心仪的玩具等,相信孩子的欲望还是很多样的,他们不总是嚷嚷着买这买那吗?好,可以买,但前提是先集中精神做好那些不想做的功课。

另外还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运用“报酬效应”。家长给报酬,仍旧是在试图控制孩子;孩子自己安排报酬,则是学会了控制自己。

比如,孩子有一个很迷恋的网络游戏,就可以跟家长达成协议,做好功课就可以玩1小时,这样,玩游戏既是孩子自己争取来的权力也是他为自己安排的报酬。长大之后,这孩子就会告诉自己,本季度我的业务要达到什么什么水平,全力以赴去做,做到了奖励自己一台漂亮的笔记本或者一次外出旅行,这不是很精彩的人生吗?!

实际上,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会使用“报酬效应”激励自己,成人应用的效果较孩子来说可能会更好,因为成人首先认可一切规则,不会耍赖,明白“报酬效应”的原理。孩子尚且不具备这种素质,所以很容易为了报酬而学习,注意力掠过学习直指最终报酬。

如果报酬不合理,那是不是就不学习了呢?

驴子头上的萝卜并不是永远有效的,最愚蠢的驴子偶尔也会产生厌倦感,何况是花样百出的孩子呢?所以家长们不要把“报酬效应”当灵丹妙药,要知道这个效应是否长期有效,依赖的还是实施者对事件本身的认识。也就是说,孩子要知道为什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功课上,而不是酷炫的电脑游戏。为什么一定要把可贵的注意力投入到那些枯躁的背诵和演算上?升学、重点、名牌、出国、工作、赚钱、成为社会上流;或者另外一套说辞,知识改变命运,智慧创造财富,财富带来自由,自由就是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又或者,我们把视线拉回来,诚恳地告诉你的儿子或女儿:

孩子,做这些你认为无聊的事情是因为它们有用,别人没有做,你做了并且做好了,你就会比别人优秀。

对于“说教”,父母们肯定拥有很多心得,所以本节留下一个阅读习题:如何让孩子真正意识到知识的伟大能量?就请家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