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49

第49章 方法避免一天安排太多事情

某个电视节目采访某门户网站CEo,该CEo在谈到自己日理万机的工作和丰富异常的生活时,宣称自己每天要看两本书。其实,他说看十本也无妨,走马观花地看,书仍旧是书,你仍旧是你而已。

当然,CEo的生活节奏快,为国家GDP贡献多,恨不能一天生出25小时,这是正常的。孩子们则不然,如果24小时还嫌不够,非要安排25小时才能完成的事情,结果如何就毫无悬念了。

最忙的人未必是效率最高的人,反之,让一个人降低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让他忙起来。

古希腊时期有两个数学家,其中一个叫柯蒂斯,以几何运算出名,迪比亚斯是他的对手,为了击败柯蒂斯成为最伟大的数学家,他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一天,迪比亚斯拿了十道几何运算题目找到柯蒂斯。柯蒂斯一看,啊,这么简单的题目迪比亚斯竞然拿来请教,真是个蠢笨的家伙。柯蒂斯在众人面前将迪比亚斯挖苦一通,迪比亚斯也不生气,指着旁边树枝上的蜘蛛说,如果你能在蜘蛛织完这张网前全部解完这十道题目,我就拜你为师,承认你是最伟大的数学家。

说完,迪比亚斯就把蜘蛛网捅破,蜘蛛则立刻开始重新织网。

柯蒂斯看到这里,不禁手忙脚乱,一边盯着蜘蛛结网,一边解题,最后,十道题勉强做完,但却只有一道解答正确。

为此,柯蒂斯身败名裂,被讥讽为“败给蜘蛛的数学家”,成为大家的笑柄。

显然,这是迪比亚斯为骄傲的柯蒂斯安排的恶作剧,迪比亚斯非常聪明地利用了人类共同的缺点。当一个人在有限时间内面对多件事情时,就会由于紧张、分神等原因而不能集中精力,所以十道再简单不过的几何题将柯蒂斯彻底击败。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们贪多求全,喜欢给自己安排过多的事情,就会一件事情都做不好。鲁迅先生曾经告诫过青年人:与其每天做一百件事情,不如把一件事情做好。这不仅是来自前辈的教导,更是出自智慧的结论。

一天安排多少事情才合适呢?谁也无法给出一个黄金公式,但需要记住一个原则:绝对不要妄想把一分钟掰成5分钟来使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孩子想把整个暑假的作业都放在一天完成,或者把一天的功课放在临睡前的一刻钟完成,除了粗制滥造,别无他法。

当然,如果孩子有给自己生活做计划的习惯,非常值得赞美。

但是父母假如发现孩子在周末的计划单上列着:温习功课(3门);

完成试卷两张;看动画片;和隔壁小子到广场踢球;到同学家观察蚯蚓写作文;准备朋友的生日礼物等这么多事情。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上午踢了球,很累回来,吃午饭睡觉(甚至午饭都没吃),下午到同学家以观察蚯蚓的名义看动画片,抄写试卷(如果别人已经做完的话),回来的路上顺便买生日礼物。如果父母质问,他可以说功课温了,试卷做完了,作文晚饭后写(睡觉前憋出500字,或者干脆从网上复制一个雷同版)。事实上呢?孩子把优质注意力都消耗在娱乐和玩耍上了,功课只能靠投机取巧或者粗制滥造来完成。

这也不能完全怪罪孩子,娱乐和休息是他们天性使然,功课又是任务所在,这种结果是很自然的。怎样让他们自己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呢?答案是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即使如同上面那种糟糕的计划,也是孩子自我管理的一种表现。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而不是直接去管理孩子。

所以,父母只需要让孩子掌握一些技巧就可以了,这些技巧包括下面的内容:

首先,计划内容不能过多,给每件事情留出充足时间,并预留一部分应对突发事件的时间,这是保证计划得以完成的重点。

其次,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科学使用大脑。孩子全神贯注学习40分钟,可以看1~2集动画片。这样既休息大脑,又保证了顶叶皮层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帮助注意力集中。

再次,要想好好玩,必须先把学习摆平。这样,孩子会有一种观念:我把学习都做好了,可以全神贯注地玩。如此,孩子在做功课时就会主动集中精神,而不是被动应付。

最后要告诫那些喜欢做监工的家长,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让孩子自己做监工。无论计划做成什么样子,让孩子去尝试就可以了,相信你的孩子会寻找到制订计划的合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