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48

第48章 方法每次尽量只做一件事情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寓言《猴子掰包谷》,说一只猴子到田中掰包谷,掰下一个,又觉得前面的更好,于是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刚到手,又觉得还有更好的。如此循环往复,包谷地走到了尽头,天也黑了下来,猴子只好随便掰了一个烂包谷回了家。

所有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嘲笑那只傻猴子,但仔细想想,会发现猴子犯傻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面对过多诱惑,内心非常浮躁,自然就不能专注于一。我国伟大思想家苟子曾经说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道理就是说只要全神贯注于一件事,即使本身条件不够好,也能成功。

尽管猴子的错误显而易见,但生活中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极其容易重蹈覆辙。

耀辉家庭条件非常好,父母也希望倾其所有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于是帮儿子选了很多培训班。正好耀辉也是个好动、兴趣广泛的孩子,对体育竞技、小提琴、漫画、电脑软件等都很有兴趣。

这样,在家长的支持下,耀辉自己选了一个漫画素描班。三周后,耀辉反应老师教得不好,动漫绘画也没有自己想象得有意思,不如参加学校里的篮球俱乐部,据说新来了一个教练很有意思。父母尊重耀辉的选择,让他又去学习两周篮球。因为是学校的篮球俱乐部,所以几乎每天都有训练活动,开始的新鲜期结束后,耀辉忍受不了训练的枯燥和劳累,妈妈也比较心疼,就退出了。

不久,耀辉开始跟朋友一起报名学小提琴,为此爸爸专门托朋友从上海买了昂贵的名牌,满心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成为李云迪那样的青年俊才。

可惜,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发现耀辉对心爱的小提琴已经完全不闻不问,开始对一种叫做“魔术手”的绘图软件和电子杂志软件感兴趣。

一个孩子如果选择太多,就不会专心把一件事情做好。这就如同吃自助餐一样,几百种食品摆在面前,谁也不会傻到只吃一份意大利面,喝一杯牛奶。如果孩子可以同时选择做几件事,就很难克制自己只做一件。所以,那些有MP3的孩子就喜欢在学习时听歌,有手机的孩子就会边听课边发短信,有PSP的孩子则边做作业边玩游戏。

父母倾注金钱和精力本是一番好意,结果却让孩子变得朝三暮四,甚至一心二用,其结果只能和掰包谷的傻猴子一样,一事无成。

比尔·盖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过:“我不比别人聪明多少,我之所以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面,不过是我认准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得完美而已。”很显然,只做一件事时,人就会聚集精神于一点。

在生活中,孩子们可以大快朵颐地吃自助餐,但在学习和生活上,应当尽量给他们安排单点餐。一次只允许做一件事情,如果选择了,那就做好为止。这样,孩子们就能学会在一件事上全力以赴,直到完成。

为此,父母应当注意:

尽量避免孩子同时做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如果非做不可,可以分清主次,一件一件完成。

培养孩子做事的秩序感,这样孩子就知道先玩滑梯再打秋千的道理,而不是既想玩滑梯又想打秋千,妄想自己变为超人。

一件事情没有完成前,禁止孩子进行下一件事情。如果确定放弃,要说出充分的理由。

当孩子在专心做一件事情时,不要用其他事情去干扰或打搅孩子。要知道,聚精会神至忘我境界,是很棒的精神感受。要做就由他去做,能把一件事做圆满的孩子也能把自己的人生过圆满。

尽量避免给孩子过多的选择,要知道单选题耗费的时间精力永远比多选题少。假如想让孩子集中全部注意力在课本上,那最好收起他的音乐播放器和游戏机。

当然,前面我们也说过,要培养孩子应付多件事情的能力。但必须知道,即使孩子同时做多件事情,也是注意力在几件事情之间来回切换,而不是把注意力一分为二。况且,这种迅速切换注意力的方式,表面看是兼顾两者,实际却损耗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产生疲乏感。这就是很多孩子桌子上铺着若干本习题,最后却一本都没做好的原因,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来回切换中耗损了,自然没有什么效率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