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43

第43章 方法避免过度学习破坏孩子的注意力

暑假到了,丫丫满以为可以好好玩玩,却没想到父母早已给她安排好了“超级日程”,从学钢琴、舞蹈到绘画、围棋,还有数学、英语等课程的补习,将丫丫的暑假生活安排得异常“充实”。

丫丫虽然一万个不乐意,但她也知道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报这些学习班花了很多钱,而赚钱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为了体谅父母,做个乖孩子,丫丫还是决定配合父母去完成这些课业。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父母就发现丫丫变得不太爱说话,偶尔妈妈去随堂陪听时,也看到丫丫听课明显没什么精神,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爱理不理的,还常常发呆,一堂课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超不过一刻钟。

妈妈很着急,但也没有立即表现出来,而是非常有技巧地跟丫丫讨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令妈妈大吃一惊的是,丫丫几乎问什么什么都不会,一点都没听进去。妈妈生气了,质问丫丫为什么不集中精神听课,上课都在想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

丫丫开始不说话,被问急了,竟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看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丫丫并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她是想接受父母的好意,但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她被压垮了,这就是典型的过度学习症状。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合适度,大人们一般也会有这样的经验,一件事情做得太久做不好,就必须暂时放弃,因为大脑已经处于一种非常疲劳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但会让人产生抗拒情绪,而且严重影响顶叶皮层工作。聪明人这时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喝点东西或者散散步,来放松大脑。但丫丫比较可怜,她没有放松的机会,辗转于各个学习班之间,在家还要在父母监督下练习各种技能,过度的学习让孩子疲惫不堪,久而久之,她就对所学内容产生厌倦感,提不起兴趣,一接触大脑就立即发出“疲惫”信号。试问如此,孩子又怎能集中精神于学习呢?

很多大教育家都说过,作为孩子,他们的天职是玩耍,而知识正是从玩耍中获得的。安排孩子学习一些音乐、美术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视野,提高生活品味无可厚非,但要把握合适度,避免过度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的时候全神贯注地学,玩的时候全力以赴地玩。

那么,怎样知道额外的学习是丰富了孩子生活还是给孩子形成了压力呢?细心的父母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孩子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口头反应。例如,孩子经常抱怨某个学习活动无聊,完不成作业,不想写作业,学得没意思时,就要开始警惕,然后通过一些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

注意孩子对各种学习活动的非口头反应。例如,孩子对课外学习表现出烦躁情绪、没有精神、疲倦很困想睡觉等等,家长们就要注意了解是否是这些课程过度消耗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要知道,会休息的孩子才会学习。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们出现上述反应时,就要及时反省:孩子是不是已经处在了一种“过度学习”的状态,若是这样,他们并不是真正享受了知识的乐趣,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精神是不可能集中的。所以,给孩子减负首先应从家庭开始,父母千万不要以为花了钱孩子就该学,就该学好。

可能很多人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成绩最优秀的孩子并不是时刻都100%集中精力。我们说过,精神高度集中的时问有限,好孩子明白如何调配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他觉得大脑已经处于疲劳状态,就会适度休息一下,看点轻松的东西,或者天马行空一下,10~15分钟以后,再全力以赴攻坚。这样的孩子,在老师讲重点的时候绝对全神贯注、一字不漏,当老师讲他已经了解的知识时,听或不听他会自我调节。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找来一些身体素质极佳的年轻搬运工人,工作是往仓库搬运铁锭。第一天,年轻的搬运工们持续搬运了四个小时,个个汗流浃背,筋疲力尽,结果勉强搬了12.5吨货物。第二天,还是这一群搬运工,继续搬运铁锭,但工作方式作了调整,即每搬运25分钟,就休息5分钟,同样搬运了四个小时,结果却搬了47吨铁锭,而且大家谈笑风生,并不觉得特别疲惫。

好的父母一定是让孩子成为第二天的:般运工,让孩子有充分的娱乐和休息时间,这样,他们在学校或者补习班里才能集中精力,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