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41

第41章 方法适度进行“紧张训练”,让孩子全神贯注

紧张容易导致情绪焦虑,但过度的散漫无疑会耗损宝贵的注意力。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当中,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是东方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因此,适度的紧张,不但不会妨碍大家生活工作,相反还能够提高办事效率。

从医学角度来看,适度的紧张可以增强人类大脑的兴奋程度,提高大脑的生理功能,使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而且,当一个人处于适度紧张的生活或工作状态中时,心脏就会通过强收缩以排出更多的血液来供给全身器官组织的需要,血管舒张、收缩功能也随之改善,带动人体各方面机能。简单来说,适度的紧张,会让人体进入一种兴奋状态,这种兴奋会刺激我们懒惰的顶叶皮层,促使它加班加点工作,让人可以持续地在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华人世界精神偶像、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先生,通过他的众多银幕形象,使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所运用的中国功夫的特点——一种非常富有节奏的步法,双脚前掌轻轻触地,并且来回颠动。这种独特的步法让李小龙在武术搏击当中,显得非常轻松且富于节奏感。

事实上,这种颠动的步法,不但可以让搏击者在险恶环境下放松紧张的神经,同时又可以让其全身肌肉、机能保持一定的紧张程度,以此让身体永远处在最敏捷、最迅速、最有杀伤力的状态。

因此,这种颠动的步法一石二鸟,既将紧张压低到一定状态,又不会让紧张的神经完全松懈,使其恰到好处地保持在某一水平线上。只有这样,搏击者才能做到集中全部精神,保持绝佳状态应对任何危险的敌人。

同样的道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一直保持全神贯注的最佳状态,也要给身体制造一种适度紧张的环境。这种环境古人曾经用“头悬梁”“锥刺股”来达成,这两种行为的实践者长期以来成为后人称颂的对象、学习的楷模。

对待我们的孩子,毕竟不能让他们像一个苦大仇深的自虐者一样,用绳子或者锥子对付自己。幸好,让身体保持一定的紧张未必非得求助利器,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更加温和、科学的方法。

不知道父母有没有注意这样一个变化,以前,幼儿园或者学校的座椅都是没有椅子背的,现在的教育机构为了达到某种硬件水平或者提供更舒适的上课环境,都纷纷提供更舒适的有靠背的座椅(当然这也跟大环境经济条件的改善有直接关系)。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却让孩子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在无穷的安逸当中懈怠散漫了。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没有靠背的椅子坐着不是那么舒服,但这样就避免了身体上的懈怠。如果这时又能保持端正的坐姿,身体就会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就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更长时间里保持精神上的集中和专注。这就是在很久之前,校园里都是木板凳子,学生上课必须挺胸抬头倒背双手的原因。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全民都在追求安逸,孩子自然不能例外。父母倾其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配备各种昂贵的专用桌椅,却不知,现在各种按照身体结构做出来的椅子,在最大程度上给身体安逸的同时,也在帮精神偷懒。孩子太舒服了,怎么会不散漫呢?

因此,建议父母给孩子提供没有靠背的座椅,在孩子做功课时要让他们保持正确的坐姿,这样不但可以避免花费金钱去买什么矫正身姿的产品,还可以通过身体的适度紧张带来精神上的全神贯注,使埋在各门功课里的大脑时刻保持最佳战斗状态,灵敏、迅捷、举一反三,更好、更快、更完美地完成学习任务。

古语说得好:“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要适当放松,自然也要适度紧张,这便是学习中的张弛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