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40

第40章 方法让孩子建立家庭作业的“任务感”

快快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不但在学校,就是小区里也有很多他的小伙伴;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很喜欢同快快玩。快快呢,自己也很贪玩,特别是到了周末的时候,往往一玩就是一天,不知疲倦。

快快的父母都是非常开明的家长,一方面他们很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快乐无悔的童年,所以对待孩子的成绩,他们不是非常看重。而且父母觉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等他年龄大一点儿,自然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了。

可是伴随时间流逝,父母发现快快只是越来越爱玩,越玩越疯了。平时上学还好点儿,一到周末就不见人影。父母虽然也比较放心,但逐渐发现快快根本无法自己平衡娱乐和学习,注意力全在怎样玩上,功课则抛到十万八千里之外。而且,老师也不只一次向快快父母反映,快快经常忘记写作业,每次受到批评时,还表现得特别无辜。老师看得出快快不是故意的,就原谅了他几次,可是他居然习惯成了自然。

在这个案例中,快快的情况就是因为父母过于疏忽,没有让孩子建立一种写作业的“任务感”,孩子的注意力就全部用在玩耍上,以致到了完全没有“注意”功课的程度。孩子玩是玩得很快活,第二天到学校就只能在老师面前装傻充愣,蒙混过关了。久而久之,他也就成了老师最不喜欢的学生。

其实快快并不是故意跟作业过不去,只是他的脑袋中根本没有装上“写作业”这个按钮,对每天完成作业没有确定性概念,因此常常忘乎所以。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就要多付出一些时间,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让孩子形成将作业作为任务的习惯,并养成全神贯注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针对忘性大的孩子,要提醒他“你今天有功课”。让孩子知道、记得、想到自己是需要做功课的。但要避免过多干预,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帮助孩子确定一个“功课时间”,例如放学回家后的一到一个半小时,中间可以适当安排十到一刻钟休息时间,让孩子养成按时做功课的习惯。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一两个固定的邻居、伙伴,一起做功课,这样可以培养一种学习气氛,同时培养孩子做功课的“任务感”。

小节也是个很贪玩的孩子,跟快快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知道自己要写作业,也没有忘记这回事,只是做作业从来精神散漫,东一下西一下,玩着玩着就把时间荒废过去了。

有时作业拖拉半天也能勉强完成,大多数时候自己写不完,没有其他办法,第二天他会比较早到学校,找到功课好的同学,借人家作业迅速抄上一遍,以此敷衍老师的检查。

抄作业,在学生当中电算是比较普遍的行为了。虽然老师会采取各种方法避免孩子互相抄袭,但孩子也会利用各种手段巧妙地抄,这种猫捉耗子般的对垒,在学生和老师之间从来没有停止过。

抄作业自然是不好的行为,但比较小节和快快的表现,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小节不同于快快,至少他有写作业的概念,功课对他的“任务感”是成立的,只是他不能自觉地投入全部精力高效完成这个任务。

怎样让孩子能集中精力对待这个“任务”呢?在小节身上我们看到,他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他头脑中的“任务感”并不正确,他知道需要做作业,但并不真正明白做作业的目的。很多父母说的“学习好像是给别人学的”,就是这种情况。小节把作业的任务当成了负担,自然是不可能全神贯注投人学习的。面对这种孩子,父母一定要耐心做思想工作,避免说教,同时也注意使用一些方法,帮助孩子专注地投入到“任务”当中。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有野外作战任务时,战士们都要在脸上涂抹迷彩;在加入某个闭队时,都要进行类似宣誓的活动,如《士兵突击》中钢七连深入人心的誓言一般。实际上,这是在制造一种仪式感,通过仪式感形成心理暗示,可以使当事人百分百地集中精神到当前状态中。借用此种手段,在对待孩子建立“任务感”的问题上,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以某种仪式的方式全情投入到作业的任务当中。这种仪式不必严肃,只是一种心理过渡,比如有的人在静心做某事前要修剪指甲,有的人则要冲澡,还有人要抽上一根烟,这都是一种仪式,目的是让自己专注地进入状态。

在家庭当中,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日常习惯,帮助孩子通过某种小的仪式全身心投入到作业任务当中。像换上舒适的居家服,喝一杯餐前牛奶,看完固定时间的少儿节目等等。形成固定习惯后,孩子做完这些事,就会通过心理暗示排除一些杂念,投入到“任务”当中,全身心完成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