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29

第29章 方法善于从生活的点滴里捕捉孩子的兴趣

如果问父母,你的孩子爱吃什么食物,爱穿什么衣服,我相信每位父母都会如数家珍地回答出来。但是如果问你的孩子有哪些爱好,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平时都喜欢玩什么,可能就有一大部分的家长回答不上来了。

这种现象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都非常用心,不只用心,还兼具细心和精心,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饮食喜好等等,但是对于孩子心理上的需求,比如对哪些事情感兴趣,或者爱好什么却粗心得很。

有的父母说孩子没有告诉过自己,也没有表现出来,但事实并非如此。孩子的身体状况和饮食喜好都可以在日常的生活被父母看到,而且如此熟悉。那么,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肯定也蕴涵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之中,只不过容易被父母忽视罢了。很多时候孩子在父母面前显现出了对音乐和绘画的喜爱甚至是天赋,但是父母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实你没看到,并不代表它没在你眼前出现过。比如,你可以同答一下下面这个问题,从一楼到你家一共有多少个台阶,或者从家里到上班的路上一共要过几条马路呢?

这些就是经常看到但是却被人忽略的事实。

有个叫张明的孩子非常淘气,小时候不肯去幼儿园,父母只好把他锁在家里。在家里他还是不肯安静下来,总是弄得浑身脏兮兮的。父母给他买来玩具,他一下子就很专注地玩了起来,父母放心地走开了,但是过了一会儿回来发现有好几个玩具被拆得七零八落,而且孩子专注到甚至都没有发现父母已经走到身边了。相信很多孩子和张明差不多,他只是一个缩影。父母很不喜欢他的淘气,但是后来有位小学老师发现了这个孩子的不平凡,他爱拆东西正是他爱观察、爱钻研的特点的体现。从此以后,他的父母就和他一起拆玩具,还在拆的同时告诉他其中的原理,并且给他买了一些机械类的书籍启发他,后来在他十一岁的时候,他制作的七管低压台式收音机,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三等奖。

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爱拆东西,但是最后能成气候的又有几个呢?这其中与父母的不重视大有关系,试想一下,如果张明的父母还像以前那样对他,那他能有今天的成绩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很多父母因为缺乏伯乐般的慧眼,将自己手中的千里马当做一般的马来对待,结果耽误了孩子的成才机会。

因此,在生活中,父母要学会去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做父母的应该相信,孩子们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生来就有不同的特质和能力。因此,父母要学会欣赏孩子的差异,跟随孩子的脚步,让孩子对自己的兴趣进行自我发现,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发挥出他原有的天赋和潜能。

做父母的要想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就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保持一颗灵敏的心。首先要明确孩子的兴趣点在哪些方面最容易表现出来,找到一个突破口,有目标才能有方向。在生活中最容易表现出孩子兴趣点的就是孩子所提出的问题。有问题首先表现孩子对所看到的事物感到好奇,表明他很关注和在意这方面的事物,表明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这方面。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认真思考,想一下这是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如果是的话那再好不过,如果不是也不要紧,可以提示他去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信息和内容。

除了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外,孩子的语言、动作以及眼神都会透漏出孩子的兴趣所在,父母在这方面就尤其要多多注意,锻炼自己做一个有心人,培养自己的灵敏度。因为有时候父母工作忙,或者情绪低落,就有可能忽视孩子的某些言行。更有些父母因为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了打击就对孩子的表现忽略了,而这一次的忽略有可能就将孩子的兴趣给活活地打压下去了,如果连续几次都给孩子打击,孩子很可能会失去与父母交流的兴趣,以后再也不会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这个时候父母如果再想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就更难了。

找到并且确定孩子的兴趣仅靠父母是不行的,因为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人世界有着太大的差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孩子自己发现兴趣才是最好的办法,也才最有利于孩子兴趣的发展。

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而且孩子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当父母发现孩子对某些事物产生好奇感之后,就应引导孩子去认真地对该事物进行研究,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倾听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同时父母还要主动地去寻找合适的观察对象,去吸引孩子的观察兴趣,比如选择一些新奇、色彩艳丽的事物让孩子观察,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某一事物。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对象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观察。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给孩子一些常用的观察方法,让孩子学会有目的地、自主全面地、细致地观察事物,当孩子学会了观察,就会主动关注,学会有效地利用注意力,成为一个有心人。

父母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科学求实的精神。父母原有的知识在孩子面前远远不足以应付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当然,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给予孩子百分百满意的回答,但是如果碰到无法解答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不能因为顾全面子而不承认。之所以父母要有丰富的知识,是因为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兴趣时,如果总是得不到解答,他可能会因为得不到答案而显得失望,进而丧失对事物的兴趣。当然,父母有这么丰富的知识也不只是为了在孩子提出问题时给予他一些解答,这一方面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当孩子再深人地询问之后,给他一个悬念,激起他的好奇心,让他对接下来的探索更感兴趣,才有注意力。

生活中无奇不有,要时刻提醒自己“处处留心皆学问”,保证时刻对孩子的一举一动关注和关心,捕捉到孩子生活中的乐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