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28

第28章 方法帮助孩子处理好伙伴关系、师生关系

孩子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同小伙伴和老师一起度过,伙伴和老师对孩子情绪的影响能力有时远远超出父母,因此处理好同伙伴及老师的关系,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对4~6岁幼儿的社交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孩子在初人群体之时社交地位已经开始了分化,基本上可以用三种类型进行概括。

第一类:受欢迎的儿童。这类孩子人际关系非常好,在团体中人缘不错,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群体里的孩子多半能成为他的朋友,并且在各种游戏中,这种孩子都受到欢迎,很少有孩子讨厌他。

第二类:受排斥儿童。这类孩子同上一种情况刚好相反,虽然他也有融人群体的意愿,但是方法不当,常常显得非常粗鲁。比如强行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抢夺玩具或者推搡小朋友等,攻击性行为比较多,这也成为他没有人缘、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第三类:受忽略儿童。这类孩子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既没有受到大多数的欢迎也不会遭受大多数的排斥,但他是被群体忽略的一个,因此成为受忽略儿童。

第四类:一般性儿童。这类孩子各方i面都表现平平,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有的孩子喜欢他,有的孩子不喜欢他,有朋友也有敌人,既不会受到群体特别的喜欢,也不会受到群体特别的忽略,在同伴中地位一般。

综上这四种儿童,在群体中的分布概率是:受欢迎儿童占13.33%;受排斥儿童占14.33%;受忽略儿童占19.41%;一般性儿童占52.94%。如果群体有50人的话,那么基本上有6~7名受欢迎儿童,7~8名受排斥儿童,9~10名:受忽略儿童,剩下的则是一般性儿童。

在这四种儿童中,受排斥儿童和受忽略儿童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尝试采取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搞好人际关系,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嘉嘉是个典型的受排斥儿童,因为嘉嘉小时候是在奶奶家长大的,直到上幼儿园才被接到父母身边。一些生活习惯和地方口音,让嘉嘉和同班的孩子一直保持着距离。

嘉嘉觉得班里没有孩子喜欢他,他也看周围的孩子都不顺眼,游戏中就常常无故推打一些孩子。因为嘉嘉长得比较壮,一般的孩子都很畏惧他,也没人敢公然对抗,就是尽量离他远远的,这让嘉嘉更加孤独,结果脾气更坏,也更经常使用暴力。

开始,老师还能耐心地教育嘉嘉,后来也失去了耐性,将嘉嘉列为班里的头号捣蛋孩子,常常被当做反面教材。时间长了,本来基础就不是很好的嘉嘉,更不爱听讲,甚至上课的时候还会离座去打旁边的同学。

老师认为朽木不可雕,同学们唯恐避之不及,嘉嘉的问题就成了父母的心病。

仔细看这个案例就知道,嘉嘉本来可能是个受忽略儿童,但由于他本身个性较强,不能接受被大家忽略的现状,于是就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处理人际关系,结果越搞越糟。

孩子在这里是无辜的,只是凭借直觉和喜好进行交往,即使碰到问题,也很难自己找到方法解决。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当帮助他们跨过难关,改进人际关系,否则学校将成为他们最痛苦的地方,对学习也就完全丧失了兴趣。

帮孩子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是:

提供群体环境,例如请同事或者邻居的小朋友到家里做游戏,父母则在一边指导,教给孩子一些小的人际策略。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别人的感受,懂得说“谢谢”“对不起”。

玩玩具不能只顾自己开心,还要照顾伙伴们的情绪,大家都玩得开心才是真正的开心。挑选玩具或者游戏角色时,尽量谦让小伙伴,不轻易气恼,更不乱发脾气。

鼓励孩子和伙伴们交往,为孩子提供一些交往道具,例如玩具、图书、小零食等。尽量让孩子放学时和附近的邻居小孩结伴回家,这样孩子可以巩固友谊,并可以交换喜欢的书和玩具。父母也多聊一下孩子的小伙伴,多给他出主意,帮助孩子获得友谊。

如果孩子的小伙伴们到家中拜访,父母一定要欢迎,不要害怕孩子们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如果有时间能够陪孩子们一起“野”,就最好不过了。但当孩子们明确表示要自己玩时,父母最好明白自己的“大人”身份,不要过分干预孩子。

像案例中嘉嘉那样的孩子,父母要避:免采用惩罚手段,即使他推打其他孩子,也是出于交往受挫的表现,本质上还是想交朋友的。所以,父母应该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如何社交,这当中,父母可以传授技巧,但应当谨记:只有真心,才是交往的最大基础,不要让孩子过分依赖技巧,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