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以前学习成绩还挺不错,但是自从上了六年级之后成绩就下降了。他似乎总是吃不饱饭,每顿饭吃完后过一会儿总要抓些零食来吃,这个习惯形成之后就一直改不掉了,在家里吃,去学校也吃,看电视的时候吃,写作业的时候也吃。据小杰的老师反映说:
“小杰有时候甚至上课还偷偷地吃零食,注意力都放到如何不被老师发现上了,根本听不进去老师讲的内容,有时候突然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的嘴里还塞着东西呢。问他怎么回事,他只说是他饿了,这孩子平时也挺乖的,不像是个会撒谎或者故意捣乱的孩子,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在家里没吃饱吗?”妈妈也很纳闷,不会啊!平时做的饭他总是吃得饱饱的,让他再吃点,他说吃不下去了,但是过不了两个小时,就开始不停地吃零食,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怀疑他得了什么病,就到医院检查了一下,结果完全健康,没有问题啊!要是这个习惯没什么影响也就算了,但是他上课和写作业的时候都吃,课也听不进去,作业也写不好,看着他学习成绩一天天的下降,妈妈的心里那个急啊!
那么小杰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据专家讲,在这个年龄段出现这种情况实属正常,因为此阶段是孩子的发育期,孩子每天的活动量很大,身体需要的能量也突然间增多,但是他们小小的胃一次却无法承受太多的负担,每次吃饭时吃得饱饱的只是把胃给撑满了,并没有将身体所需的能量一次性地提供完全。所以依靠每天的三餐饭无法保证他们身体所需的所有能量,适宜的零食也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虽然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但是在家长们看来,还是个不好的习惯,因为它毕竟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形成了一个不良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这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结局。
那么,该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既让孩子吃得足够饱能提供身体所需能量,又能避免零食对孩子注意力的干扰呢?
第一。提供给孩子体积小但是含能量较多的食物既然孩子的胃是有限的,那么也就意味着孩子所能吃下的食物体积是一定的,因此就需要一些体积小,但含更多能量的食物。比如,同样体积的蔬菜、蛋类和肉类食物,肉类所提供的能量就要远远大于蔬菜所能提供的能量。因此,父母在做正餐时,要考虑到孩子对能量的需求,尽量给孩子提供体积小但是含能量多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问题,不能为了给孩子提供足够能量而只让孩子过多吃肉,这样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得不偿失。
第二。用食品替代零食不要一想到零食就是薯片、棒棒糖之类的东西。其实,很多食物都可以充当零食。因此,选择零食时不要因循守旧,非要去到超市买。一个煮鸡蛋、一块抹上奶酪的玉米饼都可以当做孩子的零食。
第三,吃零食也要选择时间零食毕竟是零食,只是正餐的补充,如果取代了正餐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吃零食,至少是在正餐前一个半小时,这样避免孩子吃完零食后不愿意吃饭了,毕竟零食提供的能量是无法和正餐相提并论的。同时,在正餐之前让孩子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奶酪、花生酱和罐装金枪鱼,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第四。吃零食还要选择地点很多人都会在看电影或看电视时吃零食,但是这个习惯对于孩子不好,因为大人是为了消遣,孩子如果也这样,一是可能吃个不停,没有节制,胃承受不了;二是这样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如果吃零食,就要选择没有电视电脑干扰的地方尽快吃完,然后再去看电视。另外,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学校吃零食,这一方面会将课桌弄得脏乱不堪,另一方面在学校孩子没人监督,更加不会控制自己,很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要严格控制给孩子零花钱的数量。
第五,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孩子有些父母也很喜欢吃零食,影响了孩子,但是却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不好,孩子会不服气,而且会跟父母学,父母不可能24小时监视孩子,但是榜样的力量却可以持续很久,因此父母要从自身做起,不乱吃零食。
第六,让孩子学会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孩子最擅长找东西吃了,每个孩子都有过翻箱倒柜找东西吃的经历,这个时候父母要去提醒孩子控制住自己不要乱吃零食。同时尽量把薯片、棒棒糖等零食藏起来,而将水果等有营养的食物放在能看到的地方,并时刻监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