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菜根谭学管理
11135500000048

第48章 做事不要太绝,要留有余地

“原文”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译文”不论作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就是不要做得太绝,这样造物的上帝不会嫉妒我,甚至于最愿与人恶作剧的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一切功劳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不会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为此而招致外患。

“评析”

“做事做绝”必有大恶。绝了就是一点论,必有大恶果。恶果大了,就显露出来;恶果小了,还勉强压得住。斯大林在世时,很多事情做绝了,于是就有人反对他。后来还有人把他的尸体拖出来,也是绝了。

给别人留余地,实质上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很多时候,斗争中给他断去99条,留1条给他走,他也不会提着自家的脑袋来拼命。倘若连他最后1条路也断了去,那么,他一定会揭竿而起,拼命反抗。想一想,世界之大,人事之繁,何必逼人无奈、激人至此呢?

这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某国国君在帐内宴请众将士,酒到酣处,一阵疾风卷进来刮灭了所有的蜡烛,帐内顿时漆黑一片。这时王妃感觉有人亲了一下她的脸,情急中她扯落此人头盔上的红缨,并让国君惩治那个头上无缨之人。国君没有照王妃说的去做,而是在未掌灯之前,让宴席上所有将士都把头上之缨摘去。那个轻薄王妃的将士感君王之大义,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后来在一次惨烈的战役中,他舍命救主,报效了君王宽厚之恩。

还有一个事例是发生在公交车上的。在汽车急转弯时,一名女乘客感觉有人碰了她一下,随即发现钱包没了,便大呼失窃。售票员没有请司机把车开到派出所,他对众乘客说:“出门在外不容易,请这位手快之人高抬贵手,把钱包放到地上吧。前面就要过一个隧洞,不会有人看见你的。要是因为这个而被判两年的刑那就太不值得了。”于是在公交车驶过那个黑暗的隧洞后,女乘客终于又拾回了她的钱包。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犯了错误倘若不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势必会激化矛盾,造成不良的后果。宽以待人是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你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当面对别人的错误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就像是我们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当中,与同事产生一些小矛盾,这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过在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尽量让你们之间的矛盾公开激化。办公场所也是公共场所,尽管同事之间会因工作而产生一些小摩擦,但你还是要理性处理摩擦事件,不要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样子,非要和同事做个了断、分个胜负。退一步讲,就算你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如果是那样的话你的同事也会对你敬而远之的,觉得你是个不给同事留余地、不给他人面子的人,以后也会时刻在心中提防你,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你将会失去一大批同事的支持。此外,被你攻击的同事,将会对你怀恨在心,你的职业生涯又会多上一个“敌人”。

所以,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不讲理。如果说不讲理属于一个人的缺点,那么一个人如果硬讲理,那就成了一个盲点。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和改变他人。

曾有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随从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

宴后高僧辞别了主人。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到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那位高僧对他的徒弟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都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待人处事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

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背景都是不同的,因此生活中出现分歧也是在所难免的。大部分人一旦身陷斗争的漩涡,就会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他们往往是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了一次争斗的前奏。因为对方虽然“战败”了,但为了面子或利益他自然还会把它“讨”回来。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记住: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疏远你。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对方放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做并不是什么难事,况且这样做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那又何乐而不为呢?给他人一条生路,他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即使在别人理亏时,你在理明了的情况下,给他一条生路,他也会心存感激,就算不会如此也不太可能与你为敌,因为这是人的本性。况且,这个世界本来就很小,若哪一天两人再度狭路相逢,届时若他势强而你势弱,你想他会怎么对待你呢?得理饶人,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在待人处事中,万不可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俗话说:“不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在办任何事的时候,多使一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持一些能够回旋应变的能力。具体到日常生活中,拒绝别人,批评别人,承诺别人,凡事留有余地。

做人有时候不要与别人太过于计较了,如果太计较的话只会让别人更加的讨厌你,而且到头来也只会伤害自己。

所以“处事须留余地,责备切忌尽言。”人要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不至落到绝处,有进有退,以便日后能机动灵活处理问题。也要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

人生在世是合群而立,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需要相互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不让别人为难,也就是不与自己为难。有一首短诗告诉我们说:“权力不可使绝,金钱不可用绝,语言不可说绝,事情不可做绝。”

保罗在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曾说:“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我们每个人随时都会有软弱、跌倒的时候,今天你纪念别人,明天也会得到别人的纪念。凡事都要留个半家中土地很多,留一点余地给未来的子孙建筑;家里的钱财很多,留一点余钱给社会大众使用。

印书、天地格,左右空白,你不能印满,总要留一点余地;画家画一幅画,他一定要把留白算在其中,才是好画;做衣服,同样颜色的布料留个一小块,以防衣服破旧以后,可以拿出来缝补;高贵的家庭,三餐煮饭,总要多煮个一、二碗,准备随时有不速之客来访。

预留一些余地给人,别人总是欢喜的!讲话,不要讲得太长,留一点时间给别人讲;建筑法中的建蔽率,只准你盖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就是要你留些余地给阳光、空气、庭园,这样才能增加生活的品质。

“余”真是一个好字,行善之家庆有余,三世传家能有余;家有余粮,日子好过,日有余用,表示生活富有。人生,从小就要想到结余,平时有结余,还怕老来无所依吗?人情能够留一线,日后也才好相见;登上高台,得留梯子,才能下得了台。现在世间的建设,即使高速公路也都留有中间的分隔岛,两边也有路肩,甚至有战备车道,以防不时之需。房屋的钥匙要多打造一把,以防遗失;计算机档案的资料要备份,以防计算机死机;树与树之间,要留有间隔的余地,才能长得更大;人与人之间也要保持距离,才能减少摩擦、纠纷。人生在世,在处理事物方面,难免会有估计错误的时候,太过于刻板的严密计划,会导致大错的根源,凡事还是要预留“修正”的空间。尤其在待人接物时,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预留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

细细品味上述道理,管理者何尝不是这样,做事不做绝,应留有余地。这样才能使管理有序,下属佩服,紧紧相随,且心甘情愿的把工作做得完美。这样还愁目标我那不成吗?

§§第七章 审时度势,立于不败之地

审时度势,《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时”,指社会发展大背景下的各种时机;“势”,指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审”和“度”就是对时势进行分析和研究。《菜根谭 ·概论篇》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必须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而且主动应变,善于调整战略,保证目标顺利达成,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