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俗文学心理学
11114200000012

第12章 王船祭的审思

风狂刮着,屋旁那棵百年的老榕树也紧跟着不由自主地抖落一地碎响。也许是急于出门吧!没能细看老榕树纠结的模样,想必此刻的它一定露着无奈。

七点多,我们的车子已滑过清晨的薄雾,急速地向东港奔去,沿途深秋落叶,浪起浪落,好一脉美景密密而过,只可惜心系“王船祭”,实在无心欣赏,否则一定拍照留念。

过了中午,我们已来到了东港。那是一个靠海的小地方,走过市景,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一副弥勒佛式的笑容,似在欢迎这些朝来晚去的过客。

穿过手持香火的人潮,我们已远远望见了当地渔民集资建造的“王船”。这艘王船听说是仿效古代的王船设计而成的,约四吨左右,不过别看体积狭小哦,它的内部设备,可是一应俱全的。据建造人王雨传表示,这艘船造价约有50万元,是以上等桧木制作,而且雕工细致,总工程期为3个月。

王船高度由旗斗至船底大约有八公尺,长六公尺,宽二公尺,举凡帅旗、铁锭、圣旨牌、卧室、厨房等设备都应有尽有,甚至连渔民在渔船上消遣的天九牌、四色牌、水烟斗也一并陈列在甲板与船舱,真是细腻。

据老一代的渔民说,东港的烧王船祭典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大都选在农历九月左右,至于确切日期则需以圣签请示王爷才能决定。每次王船祭之前需先做醮七天,烧王船是最后一天的凌晨三四点钟举行,道士于卜卦得到圣签后,先将王爷、中军府请出王爷府,恭奉王船,再以各阵头为前导,最后再把王船引至海边,安放于堆积如山的冥纸上,等到“吉时”到来,才“开火”焚烧,让王船化为渺渺的烟尘。这等情景我们也于隔日的凌晨目睹了。

王船祭的由来

谈到王船祭的由来,学问可就渊博了,因为它不像其他已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民俗。从第一次焚烧王船迄今,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已,据说仪式的主要目的乃在祈求瘟神去祸降福。原因是百年前,本省医药不发达,瘟疫横行,恶疾不绝,因此民间掀起了一股传说,认为那是“瘟神”——王爷公生气的结果,唯一的解决方式便是做醮祈福,大事铺张,完事之后再到海口施放王船一条,让瘟神乘风载浪而去,永不再回,谁料几次之后便成了永难抹灭的习俗了。

洗去人间的尘埃

如果我们从肤浅的角度来看,我想大部分的人会有一种共同的想法——王船祭的确集了奢华之能事,一次做醮下来,所花的钱想必不是这群以捞鱼为主的渔民们所能负担的,因此常常弄得人疲财尽,苦不堪言。

但若从心理的意义来说,我们又会发现,他们不想放弃这个流传了百余年的习俗,也许是出自于对民俗的眷恋,或是对瘟神的恐惧,长久沿袭下来,确实也很难突破这分心结。

然而,不论我从哪个想法而言,对当地居民都将是一大负担,因为一艘造价约50万的王船,再加上做醮七天的花费,均摊下来,起码也是他们几个月的收入啊!更何况,以医学昌明的今日来说,王船祭能除祸去瘟的说法,显然已不能成立,他们实在没有必要再背负这个劳民伤财的重担。

纵然如此,但其中还是有一项值得称许的,那就是它保留了上百年来的民俗,让下一代了解祖先开天辟地的辛苦及当时瘟疫横行的可怕。然而,如果仅是如此,王船祭似乎大可不必如此铺张,也许只要几束清香,及一艘象征性的王船聊表心意即可。倘若真想保留民俗,那也应该有计划地规划一系列民俗活动予以代替,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