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德百货公司之所以沦落到多次被合并或收购的下场,根源就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的严重挫折。其中直接原因就在当时沃德公司的董事长休厄尔·艾弗里那里。他一直有一个不可动摇的顽固信念,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便会发生经济大萧条。而依据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发生过的经济大萧条,艾弗里预计,由于工业从军工生产转向民用生产,几百万退伍军人要寻找工作,因此整个国家在把经济向和平时期调整时将会遇到很大困难。他说:“战后经济状况的恶化将会使我们从前熟知的一切感到陌生。”并且提醒说:“我们必须谨慎从事,不能再扩大规模。”因此,沃德公司搁置了所有寻求发展的措施,而试图静待“更有利时机的到来”。
然而,时光一年一年地流逝而去,守在“大树”旁的沃德公司却始终没有等到“兔子”来撞死。其实时机不来,就应该及早地调整策略,但是艾弗里却坚持要耐心地等待。
与此相反的是,二次大战结束后,西尔斯公司却将大约3亿美元的资金押在战后经济会立即有大规模发展的这样一种信念上。结果,在战争结束后的头两年里,西尔斯公司的销售额从10亿美元猛增到将近20亿美元。
由于艾弗里采取了静观其变的态度,沃德公司失去了绝好的发展机会,既没有能够进入兴旺的大城市,也没有打进购物中心,任凭像西尔斯公司这样的竞争对手在那么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扩展其力量。
于是,沃德百货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商业帝国”走向了“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