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11013300000048

第48章 二、民俗型鼠婚故事

民俗型鼠婚故事是民间流传的择日嫁鼠送鼠俗信的艺术反映,是人鼠关系(敬鼠、祀鼠、媚鼠、驱鼠、灭鼠、人鼠通婚)的艺术再现。由于故事中出现的角色不同,人鼠关系不同,民俗型的结构模式可分为四式,即简一式、简二式、复合一式、复合二式。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一)民俗型简一式

结构简单,只包含鼠与婚嫁两个核心故事素:或记述鼠欲婚娶,或描述鼠新娘的打扮、送亲队列、婚嫁场面等。

例1,周作人《儿童杂事诗,老鼠做亲》:

老鼠今朝也做亲,

灯笼火把闹盈门,

新娘照例红衣裤,

翘起胡须十许根。

例2,台湾台中县沙鹿镇童谣《老鼠大人》:

老鼠大人

拿雨伞

看心胸

没有多大

有钱时候

才来娶

例3,江苏省苏州童谣:

唧唧唧,

啾啾啾,

老鼠做亲,

红布做裙,

忙仔一夜,

忘记回门。

例4,云南个旧歌谣《油炸巴巴》:

油炸巴巴,耗子唱歌;

唱个东门李哥;

“你去东门做那样?”

“我去东门讨老婆,

有钱讨个花大姐,

无钱讨个死罗倮。”

例5,以鼠婚为题材的民间剪纸、窗花、泥塑、扎染、布玩具等,或表现老鼠抬轿子、老鼠拜堂,或展示鼠婚场面、送亲队列。出场的角色可以很少,二鼠抬一轿,如苗族的民间剪纸《老鼠娶亲》,轿子和轿顶上的两只神鸟和蝴蝶,很有民族特色;北京的饼模子《鼠嫁女》和山东高密民间剪纸《老鼠嫁女》都以线条清晰干净见长。又如陕西的墙花剪纸《鼠娶媳妇》表现的是婚宴场面。北京的泥塑《老鼠拜堂》,鼠新郎新娘手拉红绸,鼠父母站在它们身后拱手祝福;山西的民间剪纸《鼠嫁女》、《老鼠娶亲》与河北的民间剪纸《老鼠娶亲》表现的是鼠嫁女的送亲队列。角色也可以很多,如山东任凭创作的《老鼠嫁女》剪纸,是由二十五只鼠组成的送亲队列;山西孝义县郭秀芬的剪纸《老鼠娶亲》其迎亲队伍达三十六只鼠之多,分四排成之字形行进;又如《秦淮风俗》中所介绍的一幅《老鼠娶亲图》,画面上有六十八只鼠组成的娶亲队列,尽管鼠辈众多,场面热闹,其结构仍是简式格局。

(二)民俗型简二式

在上述简一式的框架基础上,交代俗信成因。此式多见于故事及地方志中的鼠婚俗信记载。例1,《老鼠子嫁姑娘》,土家族故事,流传于湖北建始各县。主要情节:(1)鼠子王选定腊月二十四嫁姑娘;(2)办喜事之日,人也在办年货,推磨舂碓,打扰了鼠子的婚事;(3)鼠子王怒,定下规矩,“人今年闹我一天,我明年要闹他一年”;(4)人吃了亏,从此每年腊月二十四鼠婚之日不推磨舂碓,相沿成俗至今。

例2,江苏常州地区地方志《武进、阳湖县合志》载:“正月元旦至晚不燃灯即卧,云老鼠嫁女。小儿乃以米团插花置鼠穴旁,云送嫁。”

(三)民俗型复合一式

在鼠婚的基础上,有猫出场。此式大量见于故事、歌谣、年画、织锦等艺术形式之中。

例1,在动物故事中,表现为鼠婚与猫捕鼠、鼠告狸猫、猫鼠相斗、猫鼠结仇等母题相连的复合形态。河北宣化农民赵昌明讲述的故事《耗子娶媳妇》很有代表性,其主要情节如下:(1)每年正月初十戌时耗子娶亲,百姓送鼠;(2)一次迎亲时,猫出动捕鼠,鼠族覆灭;(3)鼠父母之阴魂到阴曹告猫;(4)猫历数鼠之祸,胜诉,此后仍是猫吃鼠。

例2,广西柳州地区鹿寨潘绍纪讲述的壮族民间故事《老鼠嫁女》是一则集鼠婚型、宝葫芦型、两兄弟型、孝子养母型、动物报恩型、龙女成亲型等多种型式于一身的复合式故事。鼠嫁女穿插在寻找宝葫芦的过程中。猫为报恩去找宝葫芦,葫芦藏于官员的樟木箱中。是日,鼠王正嫁女,猫去找鼠帮忙咬破箱子偷出葫芦,答应事成后,每年正月十六鼠嫁女日猫不吃鼠,由此相沿成俗。

例3,苏州叫卖桃花坞鼠婚年画边唱边卖的歌谣,十分生动:

年三十里闹嘈嘈,老鼠做亲真热闹。

格(这)只老鼠真灵巧,扛旗打伞摇勒摇。

格(这)只老鼠真苦恼,马桶夜壶挑仔一大套;

绣花被头两三条,红漆条箱金线描;

格(这)边还有瓷花瓶,鸡毛掸帚插仔牢。

格(这)只老鼠真正娇,坐勒轿子里厢眯眯笑;

头上盖起红头巾,身上穿起花棉袄。

吹吹打打去成亲,亲戚朋友跟仔匆匆少。

旁边还有花黄猫,一塔刮子吃精光。

另一首小贩叫卖鼠婚年画的歌。谣也很有趣:

填仓黄道日,老鼠把亲成;

洞房花烛夜,遇见老猫神。

在内蒙古儿歌《老鼠娶亲》里,猫扮演的是贺喜者的角色:

嘟嘟哇,嘟嘟哇,老鼠娶亲来到了。

八个老鼠抬花轿,两个老鼠放鞭炮。

四个老鼠吹鼓手,嘟嘟哇哇真热闹。

老鼠嫂子去送亲,耗子大娘迎花轿。

老猫闻听来贺喜,一口一个都吃掉。

河南内乡有一首篇幅相当长的儿歌《老鼠出嫁》,在内容上与目前所见的鼠嫁女歌谣有所不同,鼠姑娘嫁的是鸡大哥,大狸猫尽管只是个看热闹的角色,鼠姑娘仍然没有逃脱葬身猫腹的命运。儿歌采用民间的问答歌唱体,语言十分生动有趣:

小黄狗,汪汪咬,问问黄狗叫啥哩?对门耗子姑娘出嫁来!

什么轿?大花轿。谁来抬?他二爷。谁去送?他舅舅。

谁打锣?他大哥。谁打旗?他妹妹。

谁打灯?请来一对萤火虫。谁吹笛儿?他小姨儿。

嫁谁家?嫁给东庄张二家。

张二家有个花公鸡,身披五彩头戴花,站在门口等着她。

吹吹打打来得快,来到门前轿落下。

谁来搀?鸡妹妹。谁请客,鸡妈妈。

公鸡一见很快活,拍着翅膀咯!咯!叫。

惊醒了大狸猫,睁开眼睛张张嘴,伸伸懒腰出来了,

唷!谁家娶亲这热闹?原来是鸡大哥。

娶了谁家小母鸡,叫我向前瞧一瞧,

哎!弄错了,轿里坐个小耗子,可是我的好点心。

送亲的耗子都吓跑,单撇下轿里的小耗子,

狸猫向前卡住腰,啊呜,一口吃完了。

例4,清代是鼠婚民间年画创作和生产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鼠婚年画多以送亲迎亲的盛大场面为内容,带有鲜明的入世色彩。这一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鼠演人事,画面的主角尽管是鼠,还有猫、蛙和人出场,其送亲迎亲却与人间嫁娶一般无异;二是巨猫占据着画面的中心位置,或心满意足地收受鼠女家的礼品,或把送亲的鼠辈叼在嘴里,抓在爪上,充分反映了这类年画的驱鼠镇鼠的巫术功能。像湖南隆回、四川绵竹、四川夹江、山西新绛、江苏苏州、福建漳州、湖南邵阳的鼠嫁女年画就是。陕西凤翔的《老鼠娶亲》画的是猫鼠大战,猫追鼠逃,其驱鼠的用意十分明显。

例5,在各地鼠婚年画的题词上,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陕西神木的木刻版画《老鼠娶亲》的题词是:“老鼠娶亲倒了运,遇见猫儿囫囵吞”;陕西凤翔的年画上写着:“佳期百日庆回门,胆大老鼠来迎婚;三遇狸猫山后立,一口吞去命归阴。”

例6,笔者在湘西见到的土家族织锦《老鼠嫁女》画面上,巨猫居于主要位置,正神气十足地收受鼠家的贺礼。

例7,鼠婚用于丧葬,目前只见一例,是笔者与彭荣德在湖南古丈断龙乡胡家坪村吴天顺墓碑上拓下的老鼠嫁女石刻,原件是由十三只鼠组成的送亲队列,右边是一只大猫,正哈着腰收礼品。

例8,湖南汉族地区流传鼠嫁女的儿童游戏,通常有十多个男女儿童参加。选一个头高大、在小伙伴中有威望之男孩担任“猫新郎”,选一端庄秀丽的小姑娘充当“鼠新娘”。其他男孩充当抬花轿的轿夫和鸣锣开道的仪仗队,女孩扮傧相。当鼠猫成亲时,吹鼓手用双手模仿成喇叭形,作吹奏状。两个小轿夫双手交叉成“花轿”,抬着新娘往前走,一边唱:“老鼠嫁女,嫁到哪里?嫁到猫公肚里。”一边往猫新郎方向走去。

猫在鼠婚作品中大量出现,而且位置显赫,反映了中国鼠婚故事来源于鼠婚俗信的特点,反映了人对鼠的态度,以及鼠婚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驱鼠镇鼠的实用功能。

(四)民俗型复合二式

表现为人鼠共处,人鼠通婚,是鼠婚与变形、田螺女型、牛郎织女型、羽衣型故事的复合形态。

例1,《耗子嫁女》,仡佬族民间故事,记录于贵州毕节地区纳雍县新猫场村。主要情节:(1)古时候,仡佬地区耗子泛滥成灾,人称“小神子”,只有梅山大圣管得了;(2)有一仡佬青年普善非常爱鼠,常从猫爪下救鼠;(3)老耗子精为报答普善,命一小鼠精每日为普善做饭,料理家务,并答应把幺女许配给他为妻,时间定在除夕夜迎亲;(4)此事被一老道徐半仙识破,除夕鼠婚之夜,新娘子险些在老猫爪下丧命。后灶王爷把鼠媳妇扣了起来,鼠妇与普善告别,约好每年除夕人间鼠嫁女之日,灶王爷上天之时夫妻相会。

例2,《金臂白毛老鼠精》,河北石家庄耿村流传。主要情节:(1)小贩李仁外出在一家过夜,这家有老头老婆闺女三人,彼此相处很好;(2)老两口把闺女金花嫁给李仁的兄弟,小两口日子过得很愉快;(3)一日,李仁到老两口家,半夜见两只鼠大得跟小驴一般,李仁回家后养了许多猫,金花知道大伙不喜欢她,便不辞而别;(4)李仁的兄弟想念金花,出门找她回去,并找出当年老两口给姑娘的衣裳,见上面写着:“样样鲜,吃遍天,金臂白毛老鼠精。”遂把衣裳烧了,金花再不能变成鼠,小两口从此和气过日子。

例3,《正月十七,老鼠嫁妮》,河南各地流传。主要情节:(1)一老人救一鼠精,认其作女,正月十七是老鼠女儿出嫁的日子;(2)老人给女儿包饺子吃,然后送其上轿;(3)由于鼠女的关照,老人粮食满仓,没有鼠害;(4)后来人们学老人,在鼠婚日包饺子吃,早睡,不惊扰鼠的婚事。

这一类故事反映人类曾经有过人鼠变形、人鼠和睦相处、人鼠通婚的时代,在观念上是十分原始的。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阿纤》也属于这一类的鼠婚故事(见本书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