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57

第57章 如何防止孩子成为“啃老族”

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已经大学毕业了的孩子,却还在家里靠着父母生存,像这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中不是个别的,而是有相当比例的,社会上就给这种人起了个名,叫“啃老族”。

“啃老族”有的已经在家闲了十几年了,甚至于有的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是没有工作而是在家“啃老”。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当前社会的一种悲哀。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当然是很多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从历史原因看,中国自清朝以后,就有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社会制度。像清朝的政权,是由东北入关的满族建立的。满族就是所谓的旗人,有八旗兵,八旗贵族,当然又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八旗的后人也被俗称为八旗子弟,尤其是满八旗的子弟,他们被视为社会的统治阶层。清朝政府就有制度规定,对于满八旗的子弟,都由国家政府发官粮,官粮一直发到老,一生都由国家供养起来,这样的制度就把满八旗的子弟,塑造成为“啃老族”了。这就是形成“啃老族”的一种历史原因。

当然,在今天现实的中国社会中,也有一些因素促成了这种现象往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目前,我们国家虽然再没有了对哪些人的子弟从出生就被包养这样的制度,但在这样历史传统的影响下,却有一些现实条件促进了这种现象的发展。现在的家庭,尤其在城市的家庭中,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就一个孩子,所以每个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将其视为宝贝,唯恐孩子会受到什么伤害,每个家长从精神到物质各方面都宠着这些孩子,不肯让他们参加一些劳动和锻炼。认为劳动、锻炼是比较低下的,坐享其成才是荣耀的。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啃老族”。

这种“啃老族”的出现,不论是对个人,对家庭,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一种可悲的现象,更是一种危险的倾向。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就很少有这种“啃老族”的现象,因为他们的孩子,几乎从小就开始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只要孩子一满18岁,不管家庭多么富有,孩子都必须独立谋生。

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个犹太家庭最初在中国上海生活,这个家庭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自幼在中国上小学和中学。从小家长就让每个孩子都分担家里的一些家务劳动。到小学高年级,家长就让他们了解家庭的经济来源和经济支出,鼓励他们能在经济上逐渐自己独立。这个家庭的女主人,最初在上海开了一个馄饨馆,卖中国馄饨,三个孩子上小学后,他们就想办法把自己家里包出来的馄饨卖到学校的食堂去,或者卖给自己的同学。就这样,他们一边学习一边经营,渐渐地就有了一定的收入。后来,因为他们的亲属有很多人都在以色列住,他们就把中国的一些小商品运到以色列去卖,又把以色列的小商品运到中国来,卖给中国的学生。为此,中国的老师还多次找了他们的家长,说:“你们的孩子怎么在学校里面一边学习一边做买卖呢?”这位犹太的家长回答得很好:“我们自幼就鼓励孩子能够合法地经营买卖,有经济的头脑,要在经济上及早地自立。”

后来,这三个孩子不但在学校里学习了文化知识,而且学会了商业经营。到了高中时,最大的那个孩子已经在拥有了自己的一家商店,并且赚了很多的钱,已经完全独立了。再后来,这三个孩子在中国和以色列,都分别拥有自己的企业。

然而,犹太人的这种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在我们中国的家长看来,却难以接受,因为在传统的观念中,这并不是孩子要走的正路,只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才是正路,因此从思想上就拒绝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条件,当然也不可能给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

在教导孩子生存和实践方面,中国的家长应多多反思,多多学习犹太民族的教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