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58

第58章 学会“穷养”孩子

中国有句俗语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我认为是说得很对的。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家里没有足够好的经济基础,因此不得不让孩子极早地参加家务劳动,极早地就走向社会,去承负家里的经济负担,所以孩子就往往成熟得比较早,而且比那些纨绔子弟更有责任心。

当前,社会上正在流行这样一句话:“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实际上,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不管你家里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孩子进行“穷养”。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管自己的家庭条件怎么样,一律都对孩子进行“富养”,这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权利。

其实,只要我们对比一下,国内外在培养孩子方面的不同观点就可以看出,现在中国富养方面,是不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接纳西方的一些观点来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前面已经讲到过,在西方的家庭中,有这样一种传统的习惯,孩子一旦长到18岁,就让他完全独立,让他自己去成长、去发展。所以,西方的孩子,很少有到18岁以后,还仍然依靠父母生活的情况。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中国男青年,在一家饭店里当服务员。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位中国青年认识了一位菲律宾的女孩,这个女孩是一位财主的女儿,两人很快就建立了恋爱关系,不久之后就结婚了。结婚以后,两个人回到菲律宾住了一年多,他们又返回到北京来。离开菲律宾时,老岳父对他们两口子说:“你们现在没有钱,也没有工作,为了支持你们创业,我借给你们20万人民币,作为你们回去后一个立家的成本。借是要还的,等你们经济情况好起来以后,这20万人民币还要按照银行利息连本带息地还给我。”于是,这两口子带着这20万人民币回到了北京。结果,当这件事情被男方的亲朋好友知道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你这老岳父也太抠门儿了。第一,他那么有钱,才给20万人民币;第二,这20万人民币,不是给你的,而是借给你的,到时候还要归还;第三,不但要归还,归还的时候还要按照银行的利息付息,哪有这样抠门儿的岳父?

但是,一些了解国外生活习惯的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那位财主这样做是很对的。

后来,这对小夫妻俩用这笔钱就在北京开始创业。他们先开了一家很小的面包房,越经营越好,又开了连锁店,到现在他们又迁到上海,经营了更大的买卖,最后他们按照老岳父要求,把20万人民币按照银行存款的利息连本带息地归还给了老岳父。

实际上,像这位老岳父这样的做法,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是很无情,但却包涵着他的一种大爱。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初那位老岳父给的不是20万,而且100万,并且告诉他们:“这是我送给你们的,你们拿回去做点什么事吧!”这样一来,那就完了,由于小两口子没有任何压力,这100万块钱他们会很快就花光,然后再伸手向老岳父要钱,这种事在我们中国实在是太多了。相反,因为有了要还钱的压力,所以小两口儿就不得不盘算这20万块钱,到底要怎样花,拿去做什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由于有了这个压力,才有动力,最后才把自己逼上了成功的道路。

还有一个例子:

有一个家庭,不但很富有,而且社会地位也很高。家里有一个男孩子,从小父母就鼓励他要学会独立生活,这孩子也是比较聪明,在上中学的时候,就自己买书买材料,练习弹六弦琴,后来他六弦琴弹得很好,歌儿也唱得很好。后来在高中的时候,居然就有小学生的家长,出钱雇他在课余时间教自己的孩子弹六弦琴和唱歌。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自己挣钱了。

再后来,他考上了南京军事学院新闻系。毕业后,他就被一个电视台所录用。电视台的工作是很忙的,但是他忙里偷闲,在工作之余,又自己在网上开了一个网店来卖乐器,现在已经经营了两年,光是从网上的乐器店,他每月的纯利润就达一万多块钱。而家长对他这样的做法,不但不批评,而且给予全力的支持,从各方面去支持他。这样,这个孩子一方面是电视台的一名职工,一方面又是一个网店的老板,同时做着两份工作,而且两份工作的收入都很高。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中国也有一些家庭,一些家长开始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能够合理地吸收一些国外的教育思想,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