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56

第56章 溺爱不是爱

对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很多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通病,他们常常会无时无刻、无原则地“爱”孩子。在这种“爱”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呢?父母真的能够满足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吗?

爱孩子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父母只懂得一味地满足孩子,这种所谓的爱就容易溃变为溺爱。有的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从不拒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甚至对孩子平时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给报酬。如此一来,便会让孩子从小产生“金钱至上”的思想,而且,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使孩子丧失自我发展的能力,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成才了。

现在有不少的家庭,从孩子一出生一直到孩子长大成人,甚至于到大学毕业,他的一切吃穿用的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所有事情都有人替他干,替他安排,所有困难有人替他拦住、帮他解决,不让他遭遇任何的挫折和困难;所有的批评他也没听过,耳边听到的都是表扬,不管他有多少缺陷,都没有暴露的机会,可以说他是从生活、学习以至于各种场合一直处在一帆风顺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是在蜜罐里诞生,蜜罐里成长,蜜罐里长大的。然而,当他走向社会,开始独立生活之后,他才开始发现,自己没有生活能力,也没有工作能力,更没有交往能力,不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忍受不了任何挫折和委屈,不会安排任何事情。总之一句话,没有独立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而这样的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原来还在家里的时候,家长给他的爱太多了,结果剥夺了他在各方面进行锻炼的权利与机会。结果,家长用自己的“爱”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废物,一个寄生虫。

我曾经听到有一对家长这样对话:

甲问:“你的儿子多大了,结婚了吗?”

乙答:“32岁了,还没结婚,没有工作,又无房无车谁会嫁给他呀!”

甲又问:“那打算怎么办?”

乙答:“正想办法凑钱给他买车、买房,帮他娶上媳妇再说吧!”

从段对话中,我们看出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现象呀!更为可悲的是,这是一种普通存在的现象。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爱,才能让自己的爱恰到好处呢?

(1)为孩子的将来着想

我们都知道,孩子终究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转而自己独立地生活,所以,父母应尽早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的父母又是怎样做的呢?通常情况下是孩子张口,父母就喂饭;孩子自己要求做一点家务,父母却不让;孩子想走路,父母却要“打的”……这样的父母,又怎能做到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呢?其实,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应只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更不是无视孩子的需求,而一味制止孩子参加体力劳动和锻炼。真正的爱应该是多方面的,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的,这才是真正关心孩子,真正爱孩子。

北京有一对夫妇,拥有三家公司,财产相当多,夫妻俩各有一辆豪华的卧车。当他们的儿子上高二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就托人借了一辆平板三轮,让儿子到家具店买一个自己要用的单人床,然后用三轮车把床运到他所住的地方。为此,儿子还专门花时间来练习蹬三轮车,最后才把床运回家。

像这样的父母,充分信任孩子,并放手让孩子体验生活,从实践中提高生存的能力,用这样的爱去爱自己的子女,可以预见他们的孩子以后会非常有出息。

区分是溺爱或不是溺爱?不是看爱的内容与爱的方式。而是看爱对孩子未来成长的作用。凡是不利孩子成长的都是溺爱,凡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都是真爱。

(2)理解孩子的需求

对孩子而言,他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发展,这便要求父母更加理解他的心理需求。父母应设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他着想。如,孩子养的小金鱼死了,他一定会非常悲伤,甚至还会要求父母和自己一起将小金鱼埋葬。对此,父母应将孩子的这种行为,理解成一种善良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并且给予支持,不能讥笑孩子的无知和可笑,更不能简单粗暴地斥责。

(3)适度地“放手”

父母适度地“放手”,其实是锻炼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可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应给孩子自己拿主意的机会,不要每件事都替孩子作主。父母还应放心地让孩子去做他感兴趣且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要怕孩子遭遇失败和挫折。当然,孩子面临失败和挫折时,父母也应给予积极的鼓励。

有时,面对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很多父母显得无可奈何,甚至束手无策。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当然不行,但如果强行制止,又怕伤害老人的自尊心,弄不好还会出现隔阂。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应该想到,老人溺爱孩子是一种“必然性”。可以先肯定老人的慈爱之心,尊重老人的愿望和想法,对老人表示由衷的感激;然后,再向老人讲述溺爱孩子的危害性,希望老人能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相信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老人一般都会通情达理,接受孩子父母的意见。

总之,溺爱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凡是溺爱孩子的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上都会失去准则。虽然能让孩子得到一时或一阶段的满足,但从孩子成才的角度上看,这种溺爱却无疑是一种阻碍,最终,父母和孩子必定会尝到溺爱的苦果。其实,真正的爱,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真正的爱,是没有任何的强迫,彼此之间完全平等,没有任何的压力存在,当然也就没有无原则的顺从;真正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自私的爱,而是一种理性的奉献。这种爱,就是来自父母的爱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