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37

第37章 挫折教育是必修课

一个人在一生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倒霉、永远失败。每个人都有顺利、光彩的时候,也会有遇到的挫折与失败的时候。

在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获得成功的人,尤其是那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士,他们往往都曾经历过惨重的失败或者重大的挫折。但是,当他们再次站起来时,曾经的失败,就是转变成为他们巨大的精神财富,无论今后还有多大的失败,甚至遇有牢狱之灾,他们都能披荆斩棘,一往直前。这些人中,后来有的当了国家领袖,有的成为商界首富,有的成为科技领军人物,有的成了体育明星,更有不少基层人物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好评!比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华人首富李嘉诚、北大教授季羡林、体育新星周洋,等等。这样的人不是少数,在这些名人经历中,我们往往都能看到他们大起大落的经历,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规律。经历过大挫折的人,重新站起来后,往往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挫折并不可怕,能否正确地对待挫折,在挫折后能不能重新站起来才是关键。

事实上,失败是孩子的权利,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失败,在西方国家,父母就非常尊重孩子的这种权利。当小孩子摔倒了、打架了、光着脚跑出去了,大人都不去管,让他们自己体验,他们才会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中学生参加夏令营,父母也不帮孩子整理行装,该带什么东西,由孩子自己掌握。孩子付出了一些代价后,就会学会如何为外出做准备,如了解当地的天气,带上必要的物品等。另外,他们的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生活的快乐、健康和幸福,而不是对孩子施加期望过高的压力。他们知道,活得轻松、洒脱、自然的人,一般具有不过分看重功名的心态,他们反而容易获得成功。这些西方父母的成功经验,同样适用于我们中国的父母们。

我们知道,失败并非一定是坏事。父母应该这样思考:“孩子从失败中学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失败能使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经过自己努力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比从别人那里简单、机械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具实用性,作用也更大,将会让他们受用终生。纵然失败,孩子从失败中获得的东西,也会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假如父母过度地害怕孩子失败,不允许孩子失败,从而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思索、在痛苦中学习的机会,那么,孩子或许会成为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可是,他也可能只是成为一个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的人。当父母只让孩子走一条没有失败的、安全的道路时,他们的依赖性就会增强,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就会下降。

允许孩子失败,这样的心态反而会让你的孩子更轻松、更从容,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绝大多数父母看来,孩子的想法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他们总是想干一些几乎无法实现的事。此时,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加以嘲笑或阻拦,无疑会束缚孩子的想像力,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对父母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完全丧失开拓进取的精神。要想使孩子增长才干,就不要怕孩子失败,不要怕孩子受到挫折,应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实践,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尝试着干一件事时,会竭尽全力去干好,干成功,这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耐力。如果家长担心孩子干不好而横加干涉,要求孩子按家长的意愿去做,甚至越俎代庖,替孩子干,那么,孩子一旦离开家长,将很难独立做事。要相信,当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时,即使最终失败了,他也会从失败中得到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后遇到挫折困难,也会从容应对。

父母的做法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在尝试中获得经验,学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也能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