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33

第33章 考试的目的

尽管仅仅通过考试,我们无法全面地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但在目前,它依然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标准。毕竟,考试也是一种方法,一种制度,一种规则。

其实,我们的人生当中面临着无数次的“考试”,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考试”过程中,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成熟,也使得我们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作为孩子,他在学校里所面临的考试,其实只占了他人生当中所有“考试”的一小部分而已。现实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害怕考试,有很多父母关心考试。其实,考试本身并不可怕,也不值得过分关心,但考试背后的那个分数,却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分数让孩子伤心,让父母揪心,让老师痛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都太把分数当回事了,在千百年来的传统教育观念中,人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标准:只要考试得到的分数高,就是优秀的人才;如果考试得到的分数低,便是庸才,甚至是蠢才。

考试固然重要,但如果唯分数是举,就会使考试的初衷变质。因为考试只是检查或检验在一段时期内,孩子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而已。通过考试,孩子、老师和家长可以看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哪些漏洞,然后再分析应该怎样补上或改进学习方法,这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和本质所在。只可惜,我们的很多父母和老师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只把目光紧紧地盯在考试的分数上,一旦孩子的分数高,便万事大吉;一旦孩子的分数低,便认为孩子没有出息。在这种压力之下,即便是再优秀、再聪明的孩子,谁又能不害怕考试呢?谁又能不害怕试卷上的那个分数呢?

因此,要想让孩子不再害怕考试,对考试产生兴趣,进而喜欢上考试,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改变父母的观念谈起。也就是说,父母本身要对孩子的考试有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孩子考好时就高兴,考坏了就翻脸,天天强调分数的重要。只要父母的观念改变,孩子对待学习与考试的态度也会随之改变。

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对考试产生兴趣呢?

(1)让孩子了解考试的目的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考试的真正目的只是对他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漏洞,进而有的放矢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根据考试分数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肯定或否定。另外,考试的又一个目的也是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只要状态好,平凡的孩子也会出色;如果状态差,天才也往往会变成庸才。应该让孩子尽量放松,轻松上阵,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实事求是的目标就可以了。

(2)注重考试的过程

对于孩子的考试,父母应该尽量注重过程,注重孩子是否认真地投入,注重孩子的水平是否得到很好的发挥,注重孩子是否从考试中获得经验,而不是纠缠考试的分数。尽管孩子的分数有时候会让你很失望,但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本来就没有常胜将军,更何况他还只是个孩子呢?因此,不管孩子考试的成绩或高或低,父母都应该尽量避免去纠缠他的成绩,尤其是当孩子考得不理想时,就更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这时,父母不妨帮助孩子分析这次考试失败的主要原因,给孩子以激励,孩子自然就会把父母当成朋友看待,认真总结这次考试的得失,信心十足地迎接下一场战斗。

(3)给孩子自信

孩子的自信从哪里来,既源于他的实力,更源于父母的信任。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只有让孩子尝试到成功的滋味,才会让他逐渐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不断地对孩子进行鼓励。从父母的鼓励中,孩子才能够强化自己的行为,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即便暂时面对失败,也依然会看到未来的希望。

(4)从退步中看到进步

唐朝的布袋和尚曾经写了一首流传甚广的《插秧歌》:“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之所以能千古流传,主要是说了这样一个道理:退步往往是向前的征兆,或者退步是为了更好的冲刺。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从孩子考试的退步中看到他的进步呢?这不但需要父母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把目光从分数上移开,还需要父母善于观察孩子在考试中的表现,比如,孩子面对考试的时候,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或者在考试的过程中,比以前仔细了。要知道,孩子的这些进步,并不是用分数就能替代的。当然,父母应该为孩子的这些进步打气,以乐观的角度去面对问题。如此,孩子自然会期待下一次考试的到来,期待父母能够从他的身上找到更多进步的地方。

总之,要培养孩子对考试的兴趣,父母一定要学会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放下对分数的执着,以一颗无私的爱心与孩子一起面对,一起努力,一起沟通,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