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32

第32章 杜绝“假学”“假会”

什么叫“假学”“假会”?对有的学生来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孩子学了,也“学会”了。但从实质上看,孩子既没有学,当然更谈不上学会了。这里为什么把“假学”“假会”打上引号?这是因为在孩子本人的主观认识上并不想“假学”“假会”,但从客观上却是“假学”“假会”。这种现象在初中阶段较多。这些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比较差。上课听讲时确实在听讲,但脑子却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也就是说,他没有真正听懂老师讲课的来龙去脉,通俗地讲就是没有听懂,没听进去。这些学生只记住一些表面的叙述词语。课下也只复习了些表面的词语,所以不可能真正独立地完成作业。于是就采用抄袭别人的作业,找人代替做作业的方式来应付。还有的孩子从书本上找相同类型的例题,用照猫画虎的方法套作,往往也可以把作业套作下来,但是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都是属于“假学”“假会”的范畴。这样的学生,一旦遇到考试就露馅了。尤其是会考、中考和高考这样的大考,往往会败得很惨,甚至连家长都觉得奇怪:“我的孩子平时学习还可以,为什么这次考试成绩会这么差?”有时孩子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

其实,“假学”“假会”说穿了是自己骗自己。产生这种现象的孩子,其中大多数是理解力和综合能力较差。学习时只是孤立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不善于把有关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弄清楚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组合关系,只要老师多问两个为什么他就回答不上来了,但他却认为自己已经懂了。当然,也有的学生不需要老师详细讲解,自己看看书本,老师略微点拨一下就全部掌握了。这样的学生才是“真学”、“真会”,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呢?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喜欢问问题,并学会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家长不妨喜欢孩子凡事都要问一句为什么,以此来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慢慢地,孩子自然就会养成凡事都要究其事理的习惯。因为具有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的孩子,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时间总不够用。而那些不求甚解的孩子,往往一上来就认为自己已经学会,并觉得没有什么可学的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能够不断提出新问题,那么他就是会学习的孩子。反之,就是不太会学习的孩子。

另外,在孩子复习功课时,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追求复习的速度,一定要把掌握知识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杜绝“假学”“假会”。当然,家长在帮助孩子改正这个缺点时,最好不向孩子提这个词,而应让他在学习中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好就行了,免得伤害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