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29

第29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美国曾对几百名千万富翁进行调查,这些富翁在谈到他们成功的因素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诚实地对待所有人”、“讲诚信”、“严格地遵守纪律”以及“与人友好相处”等,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情商因素。

那么,情商是什么呢?它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对人的一生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情商”(英文简称EQ),又称“情感智力”,主要是指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和决定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

情商与我们前面所说的性格有相似之处。情商把性格的内涵加深了,把外延扩大了。它包括情感、情绪、挫折反映及忍耐力等多方面。性格是主客观环境中培养的,而情商往往是在社会实践中历练而成的。

与情商相对应的是智商(IQ),情商和智商两者互异,却又相辅相成,影响着人的一生。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被人们公认的公式:成功(100%)=IQ(20%)+EQ(80%)。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功,20%由智商决定,80%由情商主宰。可见,情商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但是,很多年轻的家长,对情商的认识存在极大的偏差,主要有如下几点误区:

①认为情商只属于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情商高的人除了公关能力强,没有别的能力。

②认为情商是一种很虚的东西,没有可操作性,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

③认为情商只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圆滑处世,智商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因素,智商比情商重要。

④认为情商与智商相对立,过早地培养孩子的情商,只会阻碍他的智力开发,影响他的智商与学习成绩。

⑤认为开发孩子的智商才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情商则可以等孩子长大后,让他自己慢慢去掌握。

其实,情商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恰恰是养成孩子良好个性与品质的重要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

具体来说,情商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主动的行为。情商高的人会有很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明确的动机,只要决定做一件事,就会有排除万难的勇气和自信,并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气势。一个情商高的孩子,他会自觉地帮父母做事、自觉地学习、读书、做功课……这些都不需要父母的强迫与监督。这样的孩子,即便他的智商比别人低,却可能取得令别人也羡慕的成绩。

②长远的目光。情商高的人会拥有长远的目光,不管面对什么事,他都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进行无谓的纠缠,而是把眼光放得远大,他想的更多的是自己未来的目标。一个拥有高情商的孩子,即便看起来不那么聪明,甚至会显得有些笨拙,但却是最有魄力和潜力的。因为他拥有其他孩子难以具备的忍耐力、适应力、自信、可靠等优秀品质。

③稳定的情绪。情商高的人会拥有稳定的情绪,不管在任何情况、任何场合下,都能做到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头脑始终保持冷静,充满理智,并能够抑制感情的冲动,克制急切的欲望,及时化解和排除不良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豁达的胸怀。一个情商高的孩子,他会懂得适当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遇到烦恼事时,首先想到自己如何去化解,积极寻找各种解决办法,而不是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

④认识自我。一个人要做到认识自我很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聪明的人最终还是会面临失败的原因。他们没有很好地做到认识自我,因而容易产生自负心理,失败自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而高情商者,却常常能够从中进行自我反省,并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为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这样,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地提高。一个情商高的孩子,会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做到自信而不自傲,自知而不自卑。

⑤敏锐的洞察力。情商高的人会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善解人意的心态,这些都是建立在他对宏观大势与人的微观心理有着极强的洞察力,能够领悟别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善于人际沟通与合作,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游刃有余,显出富有人性魅力的智者风范的基础上。一个情商高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既能让别人折服,又能拥有极好的人缘,既容易受到老师的喜爱,又容易得到同学的欢迎和推崇。

孩子的良好情商完全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父母对孩子的情商培养越早,孩子就越容易接受并养成一种好习惯。儿童期的可塑性非常高,尤其是在0-8岁期间,一旦错过往往会坐失良机,从而造成终生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那么,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呢?具体说来,方法多种多样,但核心部分还是离不开引导孩子准确地感知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对自身的情绪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学会情感调节技能。父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

沟通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素,在培养孩子情商方面,自然也就处在首要的位置。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有语言上的沟通、眼神的沟通以及表情的沟通,最关键的是父母要善于捕捉孩子情绪的变化,抓住时机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如,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当他回家向父母诉说时,父母除了认真倾听,还应该用语言开导孩子。如果孩子完成了一件他认为很了不起的事,父母就应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和鼓励的微笑。如果孩子回来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流泪,父母则可什么也不问,只需轻轻地坐在孩子身边,温柔地搂着他,就会达到亲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及时疏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2)分担孩子的压力

分担孩子的感受,是为了让孩子解除压力,给他以安全感的最佳办法。如,当我们的身边发生一些事情时,父母要善于通过孩子的语言和情绪,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并和孩子就事件本身发表评论,以引导孩子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健康的心态。当孩子与其他小伙伴发生矛盾时,父母要及时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并想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内心的感受。当然,这需要父母掌握一些问话的技巧,对于这一点,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来把握。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敏感,父母就应该用安慰性的语言,对他表示理解和接受,然后,再对他进行开导与教育,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询问或逼问。

(3)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这么小,他能承担什么责任呢?现在就开始让孩子承担责任,岂不是给孩子徒增压力吗?这样的孩子会有什么快乐可言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让孩子承担责任,不但不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反而还会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以及遇事负责的态度。作为父母,总不至于让孩子处处都依赖自己吧!因此,请让孩子适当地承担一些责任,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要承担后果,让他懂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4)共同寻找办法

在孩子的学习和做事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甚至是失败。此时,父母应该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一起弄清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的办法,并启发孩子理解人生必定会经历一些挫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勇敢地面对,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不断激励孩子,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奋斗到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