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30

第30章 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犯错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这个世上没有完人,只要是人,谁都难免会犯错。当然,正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错误之后,能够改正过来,还是好人的。有句名言说得很好,大致的意思是说:“世界上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过来的人。”

圣人如此,大人如此,成人亦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

当然,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应该如何去看待,如何去处理,则要看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比如,要看孩子有多大,犯了什么错误,错误的性质是什么,是有意犯,还是无意犯,是初犯,还是重犯,是违反了伦理道德,还是一般性的错误。此外,还要看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他是自己错误还是合伙跟别人一起犯,或者是被别人唆使,等等,这些情况不同。家长都应该仔细的弄清楚,要分析孩子犯错的根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来决定怎样帮助孩子纠正这些错误。

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些家长往往还没有把事情弄清楚,一听见孩子犯了错误,就把孩子狠揍一顿。这样粗暴地去处理这些问题,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往往还会导致事情往更糟糕的情况发展。

有一个孩子,趁着家长不在家的情况下,悄悄地从家里拿了些钱,被家长发现后,就给孩子扣上了“偷钱”的帽子,而且狠揍了一顿,把孩子打得很重。实际上,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偷”家里的钱呢?深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父母根本就没有先去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孩子在上学的路上,多次碰到几个大孩子截住他,并跟他要钱。刚开始时,这个孩子只是把家长给他的一些零花钱给了他们。后来,那些大孩子经常截住他要,而且要的数目越来越大,不给就打。这孩子很害怕,由于受到他们的威胁,所以也不敢向老师和父母说明情况,只好偷偷地从家里把钱拿去给这些孩子。结果,家长发现孩子从家里拿了以后,在没有了解问题根源的情况下,就把孩子狠打了一顿,让孩子感觉到很委屈,而且还企图自杀,所幸及早地被人发现,才及时阻止了悲剧的发生。而父母在详细了解情况以后,也非常后悔。

其实,孩子的很多事情,往往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需要我们耐心地去了解,才能找出事情的真相。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千万不要以为将孩子狠狠地揍了一顿后,孩子自然就会知错就改,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的。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孩子会无缘无故去犯错误,任何一个孩子犯错误,不管是什么错误,总会有他的原因。而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错误,不能只看结果,一定要找到原因,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如果仅仅根据结果去处理问题,往往就会治标不治本。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去找到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呢?其实也很简单,只要父母平时多关心孩子,多注意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就不难发现孩子一些怪异的行为。这时,如果父母能够敞开心扉,主要和孩子沟通,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告诉父母。只要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再开导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当你发现孩子私自从家里拿钱时,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在“偷”钱,即使你认为孩子这是在“偷”,也要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偷”家里的钱,等把情况弄明白之后,再决定如何处理也不迟,而不要动不动就把“偷”、“盗”、“贼”之类的字眼胡乱扣在孩子的身上。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由于过度溺爱孩子,所以发现孩子犯了些错误之后,并没有对其进行管教,而是听之任之,这种“爱”实际上是让孩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例。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男孩子,偶尔在学校里偷了别人的东西,没有被别人发现,感觉尝到了甜头,就习惯于乱拿别人的钱。后来,被同学发现了,就告诉老师,老师又找了家长,家长却一口否认,极力庇护自己的孩子。结果,这孩子就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于是,从在学校里偷,发展到在社会上偷,最后被公安局逮捕了,而且还判了刑。

判刑之后,这孩子反复思索,不断反省,认为:我是犯了错误,但我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这地步呢?这跟我父母对我溺爱是分不开的,我的父母不是真正爱我,而是使我走向了歪门邪道,最终进了监狱。从此,孩子不但不感谢自己的父母,而且仇视自己的父母,从监狱出来以后,再也不回家,再也不想见自己的父母了。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做家长的,应该站在一个正确的立场去看待孩子的错误,去培养孩子,去管教孩子。既不能孩子犯了什么错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孩子,也不能一味纵容孩子的错误,而是应该通过冷静的分析和理性的引导,使孩子顺利走向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