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20

第20章 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小学时期,跟升入中学后,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是有些不同的。那么,孩子在中学阶段,应该遵循哪些学习模式和方法呢?

(1)以理解为主,以复习为辅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的内容还相对比较简单,科目也比较少,所以,要求学生学习的模式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以记忆为主要模式的方法。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其内容都比较简单和直接,只要孩子把应该记忆的东西全记好了,就能够保持比较优异的成绩。但是,升入中学以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除了语文、数学及英语以外,还增加了许多科目,比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等,这些科目的内容各有不同,也比较复杂,所以对孩子学习的模式和学习方法的要求就有所不同。可以说,在中学阶段,要想把学习成绩搞好,仅仅依靠记忆和背诵已经不行了,而是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要求孩子必须理解科目内容的内涵,以及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如果孩子跟不上这种变化,进入中学以后,仍然以小学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去对待学习,那么孩子即使再努力,再用功,学习成绩也提高不了,甚至还会下滑。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讲明,上中学后,不但还要像小学一样遵守纪律,上课时更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才能把要学习的内容理解清楚。孩子放学回家以后,也不要急于督促他去完成作业,而是首先要结合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去强调要阅读课本,把要学的内容加以理解,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而且理解得越透彻,对知识的掌握自然也就越牢固。当孩子把知识点理解透彻之后,再让他去完成作业,自然就轻松了许多。但是,这样的一个学习步骤,有许多孩子并不懂,也不适应,因为在小学期间,每天放学之后,只要认真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并没有在完成作业前还要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的习惯。而上中学以后,这个步骤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点家长一定要经常提醒孩子,直到孩子养成这个习惯为止。

(2)增强自制力,提高自觉性

在小学的时候,一个班的学生,只接触一两位老师,老师都和学生比较熟悉,而且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全面、细致和具体。但进入初中以后,情况就变了。孩子在中学里,接触的老师就增多了,起码是六七位,甚至于七八位,十几位,一个老师也不仅是教这一个班,可能教四五个班,甚至于七八个班,老师所接触孩子面广了,人数多了,个别孩子接触老师的时间也短了,所以师生之间的熟悉程度,也就比小学的时候差多了。这样,老师对学生的安排、管理,往往不能很细致,也不能很全面和具体,所以学生上完课以后,自行安排与活动的空间也比小学时大多了。因此,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上,就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如果孩子在自制、自觉能力这方面比较差,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要逐渐下滑了。而那些自制能力强、自觉性比较高的孩子,往往上中学以后,在学习上就会进步比较快,能够比较顺利地发展。

不少家长总是把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归咎于孩子太笨,不会学习,等等。其实不然,绝顶聪明的孩子有,太笨的孩子也有,但都不多,而大多数孩子往往处于中等水平。而这些中等水平的孩子中,如果自制力和自觉性比较好,那么他们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越来越聪明;如果他没有自制力,也没有自觉性,学习起来当然就会越来越“笨”了。

所以,孩子上中学后,父母还应该时刻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每天放学以后,可以通过与孩子聊天,了解学校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按照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及时提醒孩子,督促孩子。但要切记:提醒督促不能是每天重复的唠叨;提醒督促不能是家长亲力亲为的代劳;提醒督促是要孩子以行动落实到实处。书要读明白,作业要彻底完成,上学用的文具、书包要自己动手整理好!上学忘记带的东西,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送到学校!让他受点委屈,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不会什么事都能帮助你!这样经过一个阶段之后,孩子的自制力就会增强了,自觉性也提高了。

(3)交益友,拒损友

在小学的时候,由于孩子还比较小,独立进行交往的能力和机会也都比较少,因此同学之间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是,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加大,孩子的交往机会就会逐渐增多,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也就相应地加大了。

小学的时候,只是在课间短促的时间同学之间有所接触,而到了中学,课余的时间多了,孩子彼此的交往时间就长了,所以在小学的时候,往往孩子没有什么过于要好的同学和朋友。到了中学以后,孩子往往会有一些彼此要好的同学和朋友,经常在一起学习、一起谈论、一起玩,因此在观点、思想、习惯和爱好上也都互相影响。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在思想上毕竟还不够成熟,所以辨别能力也比较差,比如是非、对错、深浅等都分不太清。如果孩子交的是有理想、有抱负、有修养、有学识的益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也是值得鼓励的;但如果孩子交的是那些思想消极、不思进取、整天混日子的损友,那对孩子的成长就十分不利了。因此,对于孩子的交往对象,父母也要密切的关注,及时了解孩子都和哪些同学交往,以及交往的情况等,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地痞、流氓、无赖等,则要严格制止孩子和他们交往。

另外,有的孩子由于顾及面子,明明看到一些同学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说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可是他却不好意思加以拒绝,结果稀里糊涂地被拉下水或上了“贼船”。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说“不”。当有的同学邀请自己参加那些不合适的活动,或参与一些不良的行为时,就应该明确地表示拒绝。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把情况向老师反映。

(4)尊重老师,主动请教

孩子进入中学以后,父母还要教给孩子,不但要严格地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更应该尊重老师,遇到什么问要主动向老师请教。当然,所谓的尊重老师,并不是只尊重校长,或者班主任,其他的科任老师,也要尊重。不但要听班主任老师的话,也要接受各科老师的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应该学会主动和老师进行沟通。这一点,不管是对于思想的启迪,还是学习的进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还有,在同学之间,如果看到一些不良的现象,不良的言行,自己表示不同意的时候,就该主动避开或把情况真实地向老师反映,让老师帮助去分辨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错的,这对孩子学会如何分辨是非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