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19

第19章 孩子上小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上小学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这比他升入中学,考上大学都重要。因为,孩子从小学进入中学,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课程会有些变化,但学习的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然而,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从没有负担的玩耍到要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有规律的学习,上课要听讲,还要认真工整地完成作业。可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环境的转化,所以有些孩子往往会一时适应不过来。

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这个新的变化呢?在这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下面,我将结合我多年的经验,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物质准备

相对来说,物质方面的准备还是比较简单,而且也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如,给孩子准备书包、铅笔盒、铅笔、尺子、橡皮、书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具。此外,一些生活用品,比如喝水用的杯子,平时穿戴的围巾、帽子、雨具,等等,像这方面的准备虽然比较琐碎,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家长只要根据学校的要求,根据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根据当地气候的变化情况,列出一个单子,并按照这个单子去准备即可。

(2)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与物质方面的准备相比,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难度就要相对高一些了。首先,从学习规律来说,在上小学之前,有的孩子到晚上不爱睡觉,要玩得很晚才睡,到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上学后就不行了,因为不能迟到,所以必须按时起床,而要按时起床就要按时睡觉,该睡的时候不睡,不然早上就起不来。所以,开始上小学后,一定要培养孩子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该睡的时候必须睡,该起的时候必须起,起来之后,也不能磨磨蹭蹭,要赶紧穿衣服、洗漱、吃早饭,并准时出门。

当然,要让孩子从没规律,没有严格要求的作息制度,转变成有规律的生活,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才能真正适应过来。但是,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有的孩子不但赖床,起来后还磨磨蹭蹭,也不好好吃早餐。但如果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课时肯定会饿,一旦饿了,就没有心思听课了;如果让他吃完早餐再走,他动作又太慢,结果又会迟到。这实在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弄得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没有办法,但最好的办法是,要在孩子正式入学之前,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不管是吃饭、睡觉、休息、玩耍等,都要有规律,不要一看到有好玩的东西,就任由孩子疯玩,如果这样的话,必然会导致“玩物丧志”。而良好的作息习惯,则会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度过这个转折点,也让家长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3)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习惯

上小学跟上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就是幼儿园没有正式上课的要求,但进入小学之后,从一年级起就有正式上课的要求了。例如,上课铃声一响,孩子就必须进入教室,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没有下课之前不能离开位子,不能离开教室,也不能够随便说话,这一点可以说是与幼儿园最大的区别。在幼儿园时,不管老师在讲什么,孩子起来上厕所是允许的,起来去喝水也是允许的。但上小学后,如果还没有下课,是不能随便起来去喝水,或者上厕所的。在课堂上,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也是不能离开座位,不能够和同学随便说话的,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问老师,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能说。对于我们大人来说,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他是很难理解的。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习惯,尤其是要遵守学校纪律和课堂纪律。

(4)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当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通过让孩子遵守纪律,培养他的专注习惯。因为只有让孩子遵守纪律,孩子在课堂上才能不乱动;只有不乱动,他才能认真听讲;只有认真听讲,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有些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一直在家里自由活动,他就不懂得什么叫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课了。所以,如果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甚至没有过这方面训练的孩子,上小学后,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当然也就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其学习成绩也自然可想而知了。这样一来,很多家长就开始埋怨自己的孩子,说自己的孩子太笨,不知道怎么学习,这实际上真是错怪了孩子,你事先没有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他自然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根本就没学,怎么能够谈到学好呢?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孩子上小学的前一年,家长就应该通过各种办法培养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呢?首先要培养孩子能够坐得住,最好能够坐40分钟以上,接下来才能培养孩子专心听,或者专心看,专心注意一个事情。例如,让孩子看小人书、动画片、听故事时,不管什么内容,都要让他坐得住,并集中思想。当然,也不要一下子就让他持续那么长的时间,可以从集中5分钟开始,再慢慢增加到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直到能够到集中40分钟为止。在经过一年这样的培养、训练之后,孩子自然就会养成这样的习惯了,一旦正式入学后,他就能够适应小学的课堂要求,并专心听老师讲课,学习成绩当然也不会差。

现在,在很多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本身当然没有错,但很多家长却用错了地方,他们认为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要让孩子去参加那些名目繁多的各种补习班或特长班,认为这样做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在起步上比别人高了。但实际上,这对孩子其实是一种迫害,弄不好还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

但是,如果把这句话用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问题上,一定是没有错的。如果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就培养孩子能够坐得住,并开始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十分有益的。

(5)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幼儿园时,孩子放学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可做了,除了玩还是玩。但进入小学之后,由于课程的需要,孩子放学之前,老师还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孩子拿回家做。而这些作业,什么时候交,要怎样做,也是有要求的。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应该问清老师在下课时布置了哪些作业,都有什么要求,等等。像在低年级,作业不见得都是书面的,也可能有口头的或者是手工做的,这些家长都应该问清楚。

此外,家长还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比如,今天上了几节课?第一节课的内容是什么?第二课的内容是什么?让孩子练习着向家长进行复述,每天都应该如此进行,这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是很有帮助的。

(6)让孩子拥有集体观念

在孩子入学前,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如何对待老师和同学,一是学会尊敬老师,二是学会团结同学。

现在,由于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往往受到千般宠爱,这就让孩子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但学校毕竟是一个大家庭,不是小家庭,老师不可能专门去宠爱任何一个孩子,如果每个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那在学校是行不通的。因此,这一点家长一定要事先跟孩子讲清楚,去学校了,学校里面有校长、有班主任、有各科老师,这和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必须学会尊重他们,服从他们的管理与教育,即便你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要求,你也必须先忍住自己的这些要求,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因为老师的管理和教育,都是从全局出发的,而不是为了哪个孩子或者针对哪个孩子的。

除了尊重老师,还要让孩子学会团结周围的同学,因为学校是一个集体,而每个孩子又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而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只有维护好这个集体的利益,孩子才能够拥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平等而友好地对待集体里的所有成员。有了好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他同学遇到问题,也要学会一起分担。总之,不能像在家里那样唯我独尊,要让他认识自己的位置。以前在家里时,你是一个小孩子,其他人都是大人,事事都会让着你;到亲友家,你是客人,其他人是主人,也都让着你。在学校中就不同了,在学校中你只是学生中间的一个,别的学生跟你一样,有一样的地位,有一样的权利,为什么大家都得让着你呢?你为什么不能让着别人呢?让他明白这个道理,以平等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其他同学。在这方面,也要事先做好工作。

另外,父母还要教会孩子,如果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应该怎样去处理。尤其是孩子刚入学时,父母不要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不像刚进入幼儿园一样大哭,就万事大吉了,不是这样的。而是要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经过和学习经过,并主动的去访问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