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11

第11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检查培养皿时发现,皿中的葡萄球菌生了一大团霉,霉团周围的葡萄球菌纷纷死亡。在这之前,其他细菌学家也见过这类现象,但他们都把这些看作是无意义的灰尘污染,弗莱明却没有放过,而是对其中的原因穷究到底,进行不断的摸索与研究,最终诞生了青霉素这种划时代的抗菌素。

弗莱明对待未知事物“紧追不舍”的态度,就是一种探索精神,这是天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当然,父母可以通过对孩子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后天具备这种素质。

(1)鼓励孩子提问题

提问题对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父母却十分厌烦孩子不停地问这问那,有的父母干脆对孩子说:“哪来这么多事?等你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父母这样做,实际上就大大地打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而且,很多事孩子长大后虽然会明白,但却早已失去了好奇心,对任何问题变得懒于去思考,更谈不上探索了。而且,由于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压抑着,上学之后,自然就不会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更不用说向老师提问题了。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孩是再大不过的发明家。”当然,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不一定都能凭借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回答得很好,但却可以这样对孩子说:“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这样,孩子就会愿意进行探索。

(2)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有发言权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应该包括满足孩子在知识、能力、判断力方面的自尊心。孩子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父母应尽量避免让孩子觉得他是一个“傻子”,千万不要这么对孩子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你懂什么呀?我来告诉你吧。”父母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谦逊,可这样对孩子说:“我想,这个问题你是了解的,请你谈一谈你的看法。”或者“这个问题我们是否还可以再探讨一下呢?”这样一来,由于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父母的爱护,自然就会尽力对各种问题进行探索,并做到求知甚解。

(3)讨论问题不要过于急切

父母和孩子讨论问题时,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随意对孩子说“说得好”、“不错”之类的话,因为过快、过早地赞扬,往往会给孩子这样一个暗示,让他认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不需要再探讨下去了。如果父母对孩子说“真有趣”、“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之类的话,效果肯定不一样。而且,这样可以使孩子的探索欲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父母在和孩子探讨问题时,千万不要催促孩子去“想”,因为由于父母的催促,往往会使孩子为了急于表现,而去揣测父母所希望的答案,而没有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世界,实践他们的设想,研究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和经历带来的结果。如,孩子想知道“水为什么会让塑料玩具漂起来”时,如果父母试图给他解释物理学中的“浮力”概念,可能耗费一天的时间,也无法让孩子真正地理解,但如果能让孩子自己不断去体验,孩子就能获得独特、挑战性的直接经验,他的探索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父母应该知道,科学绝不等于枯燥的公式和高深的理论,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所以,当孩子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时,正是父母把握机会,引导孩子进行探索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