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10

第10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孩子从一出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都在不停地接收新的信息,这就是一种观察力。观察力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孩子可能会由于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而主动地去看、去听、去触摸,在这些事物中,一定有某些事物是他比较感兴趣的,这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过程,使孩子由观察产生兴趣,从兴趣中又开始思索,再从思索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又从掌握的知识中了解事物,周而复始。孩子惊人的智力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循环、一次次的了解和学习中逐渐开发出来的。换句话说,观察力对于孩子可能只是生活中的极小部分,但是却决定着孩子的成败。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对父母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1)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孩子观察的动力,只有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相对而言,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容易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会使他对周围事物产生强烈兴趣,特别是一些符合孩子需求的事物,则更能吸引他的注意。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并养成孩子喜欢观察、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一般情况下,对外界事物感到好奇的孩子,经常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这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详细解答孩子的疑问,以进一步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而不是草草地应付或不耐烦地回绝。

另外,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是什么东西在叫啊?”然后,再向孩子提议:“我们去看看。”这样,就可以唤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对于已经能认字的孩子,父母可以在带孩子外出时,与他进行“认相同字”比赛的游戏。如,先让孩子认识“东”和“西”两个字,在外出的路上,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在招牌或公交车广告上找这两个字。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同时,孩子在认字、找字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成就感,甚至可能因此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然,孩子只有在对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用心去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他就会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父母应注意为他选择一些新奇的、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以此激发、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2)为孩子创造观察的条件

日常生活中可提供孩子观察的事物很多,如果孩子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对家里的一切事物(包括亲人、日常物品、家具等)比较熟悉,父母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孩子观察的情境与机会。如,电视放不出图像时,让孩子亲自去看看,是不是插头没有插好,还是影碟没有放好;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孩子谈一谈,夏天,家里为什么要开空调、吹电扇?冬天,为什么要开暖气?随着四季的变化,家里人的穿着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家里来了客人,父母怎样招待客人……

(3)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锻炼观察力

大自然是培养儿童观察力的好课堂。如果孩子在郊区或农村,父母可放手让孩子去观察、动手,并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如果是在城市里居住,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到公园、广场、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场所散步、游玩、参观。而且,每隔一段时间,父母还应该带孩子出去旅游或在假期让他到农村的亲友家小住一段时间,让他有机会尽情观察在城市里看不到的自然风光。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找机会带孩子学会观察日月星辰、风雪雷电等自然景观或自然现象的变化,学会观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旺盛生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适合孩子观察,生活中,我们应注意选择孩子能理解的事物,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思考,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也许,家里随意养的花草鱼虫,就可以给孩子带来观察的兴趣。只有经常性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他的观察能力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

(4)引导孩子调动多种器官进行观察

在引导孩子观察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想办法让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进来,亲自看看、听听、摸摸、闻闻,以增强观察效果。比如,听一听水流声和鸟叫声有什么不同;摸一摸真花和绢花的表面有什么不同;闻一闻茶水和酒的味道有什么不同……还可让孩子亲自动手种一些花草树木、养一些小动物,然后指导他留心观察:幼芽是怎样破土的?花蕾是怎样绽放的?鸟儿是怎样飞的?小乌龟是怎样爬的……

观察过程中,可以要求孩子写一写观察日记,当然,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采用录音、画画、填图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在这样的要求下,孩子的观察会比较精确、到位,也更容易坚持下来。

(5)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

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系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孩子往往是毫无目的的,这就要求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有目的的观察事物,比如,在孩子进行观察前,适当给他提出符合其年龄特征及知识能力的观察目的和要求,告诉他应该观察什么,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等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有观察,有收获。

①一个物体的观察方法。应注意引导孩子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可自始至终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顺序,把握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方向,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

还可以引导孩子从远处、近处、正面、侧面等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比如,带孩子参观某一建筑物时,应该先带孩子从远处的正面、侧面、背面看建筑物的全貌,再带孩子走到建筑物跟前,从正面、侧面、背面看建筑物的近景,最后领孩子到建筑物里面,了解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和陈设,从而对这座建筑的整体认识进行把握。

②两种物体的比较观察。为了使孩子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观察力,父母可以让孩子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比如,比较男孩和女孩、小孩和大人、鸡和鸭、小草和韭菜、雨前和雨后、日出和日落、晴天和雨天……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认、思考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