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多大点儿事
10869000000036

第36章 管理越少越好

35.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公司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了公司更好地发展,你决定组建公司自己的销售队伍。组建销售队伍就必然涉及划分区域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划分?()

A。将全国市场分为华东区、华南区、西南区等几个大区,下面再以省为单位设立分区,省下面再以市为单位设立更小的分区,层层负责

B。以省为第一级单位,将全国市场按省为单位划分区域,各省下面再以市为单位设立分区

C。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为一级单位来划分区域,下面不再设立分区

这道题答案选C(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为一级单位来划分区域,下面不再设立分区),是要提醒你,管理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块广告牌被风吹倒了,砸了六个人,其中五个是经理,另外一个是副经理。这个笑话是讽刺现在的经理太多,不值钱。在管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定理——管理者所直接管理的人员的数量要控制在六个人以内,如果被管理者多于这个数字,会导致管理的漏洞;换句话说超过六个人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管理。所以一般企业在多于六个人的情况下就会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金字塔状管理模式。每个中等以上规模的企业就会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部门或者机构,各负其责,管理的流程是层层汇报。这样的机构设置导致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增加,经理多也就不希奇了。可是这种管理模式也有明显的劣势,首先是部门之间分工不可能绝对明确。因为部门的划分更主要的是依照业务为根据的,业务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重叠和缺漏。这样,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出现问题,责任不清是常见的事情。其次部门罗列也会造成工作效率不高,出现响应时间滞后的现象;特别是在业务方面,应该当时决定的事情往往由于逐级汇报这些烦琐的程序错过了最好的商机,这在大型企业中是屡见不鲜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之后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各类企业普遍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其中内部管理日益走上科学化、程序化。尤其是一大批企业实施了ISO9000等国际标准的认证,设置了科学的组织机构,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决策行为逐渐规范化、理性化。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农村兴起的民营企业的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粗放转为严细,实现了发达国家历时多年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巨大变化。其中内部管理日益走上科学化、程序化。尤其是一大批企业实施了ISO9000等国际标准的认证。

但是,目前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受到了管理理性主义影响,而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面上,造成组织机构设置过于庞大、复杂:规章制度的制定过于繁细,单纯追求文件化、表面化;过分依赖流行的理论模型,决策、指挥过于追求系统化而陷入形而上学等等,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制约了企业应有的发展速度。许多企业的老总们已经感觉到这个问题,他们纷纷以不同的方式提出,对企业管理尤其是文件化方面进行简化大有必要。

企业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而配置的优化都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来实现。某些企业的人才并不差,但却受制于复杂的层级制结构。管理层次太多、效率低下的缺点抵制了人才优势。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管理层次过多,管理中心下达的指令必须经过许多层次的接转才能到达生产或业务现场,并且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由于层次多,产生误差的几率大大增加,经常出现信息失真现象。同时,过多的管理层次使管理指令不能迅速反馈,影响指挥中心和管理者的修正,给生产与管理带来负作用。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一些出色企业的正规体制,为有利于使组织灵活流动而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即当企业各分部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以某种方式把它拆开,像阿米巴变形虫的分裂那样,分裂成比较小的、更容易管理的新分部。这样做不但方便管理,更重要的还能激发起责任感来。因为组织规模小,而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业务又只有一项,经理们才能真正了解它并为此负责。

公司的人事越精简,沟通就越顺畅,这是因为少了传话者横在其间。我们发现,管理越少越好。

什么是管理一家大型公司的正确方法呢?更确切点儿说,对于通用电气这样多元公司,如何去管理众多的事业部和成千上万的员工?应该事事过问还是下放权力?杰克·韦尔奇反复斟酌、谨慎考虑了这些问题,并且得出一个看上去自相矛盾的结论。管理越少,公司情况越好。

韦尔奇想把“经理”这个词一并淘汰,因为它意味着“控制而不是帮助,复杂化而不是简单化,其行为更像统治者而不是加速器”。

“一些经理们”,韦尔奇说,“把经营决策搞得毫无意义的复杂与琐碎。他们将管理等于高深复杂,认为听起来比任何人都聪明就是管理。他们不懂得去激励人。我不喜欢‘管理’所带有的特征——控制、抑制人们,使他们处于黑暗中,将他们的时间浪费在琐事和汇报上。紧盯住他们,你无法使人们产生自信。”

“对一个大型的组织来说,要保持它的效率,它就必须简化。而一个大型组织保持简化,它内部的人员就必须拥有在心理和智力上的自信。缺乏自信的经理人往往使事情复杂化,内心充满恐惧和焦虑的经理人常常会使用厚厚的、里面错综复杂的计划簿,以及多多益善的活页卡片,那里面几乎记录着他出生以来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真正的管理者用不着这么繁琐。作为管理者,确信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从最高层的管理者到最低层的工作人员,都能理解事业的目标。然而做到这些绝非易事,你无法相信让一个人简化起来有多困难,人们是多么的害怕简化。他们往往会担心一旦他们处事简化,人们就会以为他们头脑简单。当然,事实恰恰相反,惟有头脑清醒、意志坚定的人才是最简化的。”

大生产时代,管理效益更多取决于由个体组织起来的系统效率,管理系统好像一部机器,要求整个机器的性能良好,在机器性能达到要求的条件下,零件越少越好,零件越少,操作、使用、维修越方便,机器的可靠性越高。大生产时代的管理,它的效率原则是“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多一个人是多一个故障的因素”。因为多余的人必须干扰干事的人,而且无事找事,甚至无事生非。

管理越少越好,它会使工作效率越来越高,由此,企业效益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