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管理者的用人之道,除了要善于运用比自己强的人才外,还要注意不能求全责备。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正确的用人之道,在于善用对方的长处,而并非要他是一个“完人”。你用他的长处,他就是“能人”,相反,你用他的“短处”,那他就是“笨人”了。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在于他自己能做多少事情,而在于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在适当的时候派“逊色”的员工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据《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
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不当,事倍功半;用人得当,事半功倍。优秀的管理者总是懂得发掘每位下属的优点,善用每位下属的长处。
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最初只是一名钱庄的小伙计,但是最后他却成为了显赫一时的大富翁。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胡雪岩身边的许多人,在别人眼中都是“败家子”,但他们在胡雪岩的手下,一个个都是具有特殊作用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其中的陈世龙,原本就只是一个整天混迹于赌场的“混混”,胡雪岩却把他带在身边。因为胡雪岩看到了他的长处:一是这小伙子灵活,与人结交从不露怯,打得开场面;二是这小伙子不吃里扒外,不出卖朋友;三是这小伙子说话算数,有血性。由于胡雪岩从这个人身上发现了这些优点,才将他调教成了为自己经商跑江湖的得力助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管理者在选人用人时,总是追求完美无缺,求全责备,希望挑选一个完美的连肚脐眼都不存在的人,其主观动机虽然是好的,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了庸才丢了能人。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人的优点与缺点是同在的,长处与短处是共生的。如果老是盯着一个人的缺点,就会感觉这个人一无是处。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要求封德彝推荐有德行的人才,很长时间不见他推举一人。太宗责怪下来,封德彝回答说:“不是我没有尽到责任,如今实在是很难发现特别有能力的人才呀!”太宗说:“君子用人如同使用器物那样,是使用各自的长处。古代能治理国家繁荣富强的君主,岂是借用了上几代的人才吗?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发现人才的本领,怎么可以冤枉当今整整一代人呢?”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克服用人求全责备的毛病,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敢于用其所长。克服求全责备的对策,一是要正确运用德才兼备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选人不拘一格,用人用其所长,只要确有能力、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就应大胆选拔使用。二是要客观分析人才的“毛病”。看人要看大节、看主流、看发展。缺点和不足,要分清是主流还是支流,只要不是主流就应当大胆使用。
清朝的雍正皇帝,极恨庸官。他认为国家设官任职,不是用来养饭桶的。他说:“朕从来用人,只论人才。”一个人只要忠诚、有才能,就是德才兼备。其他小毛病,都没关系。他大胆重用有这样那样“毛病”的李卫、田文镜、鄂尔多等人振兴国家,成为用人的成功范例。“自古英雄多狂妄”,容不得人有半点缺点,那只能是无人才可用。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灭;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也指出: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与人类现有博大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能及格。世界上实在没有真正的能干的人。他还说:“一位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见人之长,因而刻意于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展其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所以,管理者要学会对人才宽容,不要过于求全责备,只要其人有可用的一面就要大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