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700000084

第84章 自然纯朴的黎族服饰

黎族妇女精于纺织,传统服饰自然纯朴,花边图案富于变化,异彩纷呈,黎锦、黎单闻名于世。黎族服饰之美沉淀了千年,那根纺线也跳跃了千年。

黎族服饰凝聚着黎族人民的智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黎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男女服饰之别

黎族妇女以精致细腻的手工,织出了古朴而有神秘感的本民族服饰。黎族服饰的主要色调为黑色,使用来自自然的染色剂。服饰上衣色调单一,无花纹图案。

黎族妇女上衣长袖开胸,无扣子。衣领平而长阔,袖筒边条绣白色小布条。不过老人是不穿有白颜色的黎服黎裙的,视为不吉利。女子黎裙成筒状,又长又宽,上面有多样的图形图案。

黎族男子上衣长袖,开胸对襟,无领无扣,基本呈全黑色,比女子上衣更要单一。男裙相对较短,与上衣相似,无花纹图案。男裙可展开成一块宽长的布,穿时围腰系紧绳子,这是地地道道的开叉裙子。男子黎裙服饰更多表现的是男儿坦荡荡不羁、潇洒自在,还有随意古朴。

不同支系的黎族服饰

海南黎族共有五个支系,各支系间服饰有着明显的不同。白沙县一带黎服较为原始,女子穿青布贯头衣,衣侧和袖口饰有精细的两面绣纹样,下着黎锦短筒裙。妇女挽髻于脑后,骨簪雕有精细花纹。男子传统装束为上穿无领对襟衣,包头帕,衣物有少量绣饰。

保亭县一带的杞黎女子善织,筒裙和头帕皆用精美的梨锦制作。女子穿无领对襟衣、筒裙、包筒状头帕,喜佩各种银饰。男子上穿无领对襟衣,腰系布裙。

乐东县

黎女子穿对襟开胸无纽扣上衣,领襟和后背有粗犷的绣饰,家织青色条纹布中筒裙。男子传统装束为条纹布对襟无纽扣中长衣,系兜裆布,头扦羽毛。

东方县美孚黎女子上穿大领对襟衣,下着扎染织花长筒裙,长发挽髻于脑后,包黑白条纹布头帕。男子穿大领对襟衣,服式较女装宽肥些,下着及膝包裙,脚穿木屐,头戴斗笠。

保亭县德透黎女子穿立领大襟窄袖紧身翘襟上衣,织花长筒裙,花鞋,喜欢佩带各种银饰。

黎族服饰源于自然

黎族服饰主要利用海岛棉、麻、木棉等原料织缝而成。有些地方用“树皮”(野生麻类),作为纺织原料。黎族服饰过去绝大部分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染料以采集植物为主,矿物为辅。青、绿、蓝等颜料多用植物叶子制成,黄、紫、红等色彩利用植物花卉加工而成,棕色是利用树皮或者根块切成碎片后投入少量石灰(溪河螺自烧而成的石灰)煮水制成。着色时,将布料、线团放在染缸中浸数回,使其均匀,料身染上色彩后,变得坚挺。

黎族服饰图案较多采用平日喜闻乐见的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以及几何纹等,不同地区有所侧重。这些图案的造型稚拙夸张,构思大胆巧妙,运用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等构成整齐的富有装饰风格的花纹图案。在色彩上,一般采用红、黄、白等几种,配色和谐,绚丽华美。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筒裙往往嵌入了金银箔、云母片、明片或羽毛,有的缀以贝壳、穿珠、铜钱、铜铃或流苏等,更产生了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

美丽的黎锦

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黎锦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锦三千年辉煌,厚重的文化底蕴,不朽的艺术创造,是中国纺织史上的壮丽诗篇。

延伸阅读

黎族妇女秀面纹身风俗

海南黎族妇女有纹身的传统,现在纹身的青年女子已没有了。对于黎族纹身的起因,民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说纹身是祖先传下的遗规,如果妇女在世时不文身,死后祖先不认她,就会变成无家可归的野鬼。另有说法认为纹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古代时,妇女在黎族村寨中的地位很高,女人结婚后都是居住在娘家。黎族纹身是母权制的产物,它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