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700000054

第54章 辰龙腾云

龙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国最大的吉祥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是造福人类的精神,也是奋发开拓的精神。

龙是人们公认的华夏民族的图腾。中国人对龙的感情非比寻常,一向以“龙的传人”自居。时至今天,龙仍被华人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逢年过节及各种盛大庆典,中国人都会舞龙庆贺,并把这种习俗带到世界各地。

龙帝的传说

龙帝,即天帝,据说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远古的时候,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首山的铜,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蚩尤的胜利。鼎铸好之后,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庆功大典。应邀出席典礼的不仅有各路神灵,还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黄帝铸的鼎到底是什么样子。时辰一到,黄帝亲自揭幕,只见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闪着耀眼的金光呈现于面前,众人啧啧称赞,上前细看,鼎身上刻着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周围是四方鬼神和各种珍禽异兽,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正当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欣赏巨鼎和上面的图案时,忽然天空中浓云密布,天色很快阴暗下来,大家都以为要下雨,突然一道金光穿透浓云,一条披着金甲的神龙破云而来,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拖在云中,脑袋靠在宝鼎上,长长的龙须顺着鼎足垂到地面。黄帝明白这是天庭派神龙来接他上天了,便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人间百姓舍不得放黄帝这样贤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伙儿扯着龙须不放走,结果扯落了很多龙须,黄帝和神龙最终还是走了。据说这龙须落在地上,便生出许多细小修长的小草,人们以后就把这草叫作“龙须草”了。

龙的起源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处头上带角的蛇;有些人则认为,最初的龙,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6000年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华夏图腾

自殷契甲骨文出现结构完整之“龙”字,迄今已3000余年之久,而出现“龙”之图案与传说便更加早,可上溯至史前文化。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龙乃中华民族发祥及文化肇端之象征。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东方的龙和善、高贵、威武、华美,能上天,能下地,能潜入深渊,变化无穷,在大起大落之中仍能保持一种从容。龙成为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延伸阅读

貔貅相传是一种凶猛瑞兽,雄性名, 雌性名为,现在没有雌雄之分了。古时这种瑞兽分一角和两角,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辟邪”,现在多以一角造型为主。南方人喜欢称这种瑞兽为,北方人则依然称为“辟邪”。

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被奉为催财灵兽。铜制,磨光后的色泽接近黄金,适合用来生财。一些古老大屋会利用质坚的木材雕造,然后放在横梁上用来挡解煞。瓷制用于埋在地下,一样是辟邪化煞用的。玉随身配戴,可护佑自己的身体,又有很强的催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