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700000042

第42章 东方狂欢夜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远古先民对火焰及其破坏力感到神秘敬畏。后来,人们不但能用火驱兽除害,照明煮饭,而且用火改造生产工具,实行刀耕火种,发展了原始生产力。因而,中华民族都崇拜火,彝族尤视火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物,视锅庄火塘为火神之所在,严禁人畜践踏或跨越,并在火把节杀牲备酒,“以火为祭”。因此,火把节又被称为祭火节。

斗恶魔烧天虫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在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人们上前质问,但是十大力蛮横地要人与他摔跤,还示威地把一头头壮牛翻倒。他的挑衅惹怒了一位叫包聪的彝族英雄。他走出人群,与十大力扭扯着摔了三天三夜仍旧没有分出胜负。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包聪助威,终于击败了十大力。恶魔发怒,放出蝗虫等各种害虫来糟蹋人们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于是,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害虫,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牛宰羊,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

火把救纳西

有一天,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人间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恼怒,于是便差一名天将到人间,要把大地烧成火海。这位天将变做一个老人到了人间,遇到一个背着大男孩、牵着小男孩的纳西男人。他不解地询问,才知道大男孩是别人家的孤儿,小男孩才是这个男人的孩子。于是深受感动,心起怜意,不忍将大地毁灭。他就叫人们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齐点燃。这天,子劳阿普到云河边查看,果然见满山遍野都是火光,以为大地真的被烧毁了,方才罢休。纳西人因此躲过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灾。从此,就有了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

火把节的活动

火把节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彝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纳西族、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腹心地的凉山到处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火把节庆祝共三天:第一天祭火,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火把节第二天传火,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延伸阅读

萨满族的火神

在我国北方信奉萨满教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被称为火神母、火婆、火姑娘、火灵等。如鄂伦春族传说:一位妇女晨起烤火,因捣动火,触犯了火神。无论她家搬到哪儿,怎么也升不起火。后来她向火神婆婆请罪,得到了宽恕,回家再点火时,火就着起来了。在这个传说中所体现的火神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不仅贯穿于北方一些民族的猎、放牧的生产习俗中,也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通常情况下绝对禁止用脚踩火、骑火、跨火,不允许说火的坏话或直接辱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