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700000014

第14章 女娲造人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继而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人类起源于古代类人猿这一事实已经不容争辩,但是神话般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却经久不衰,一代代的流传了下来。

传说盘古开辟天地后,用身躯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些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鸟兽,给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气。

这时,有一位女神女娲,在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豸跳跃。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女娲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了解她的苦恼。她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女娲不由得产生了按照自己的模样造人的想法。

她马上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

女娲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地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上就到处有了人。

女娲在大地上造出许多人来,心中高兴,寂寞感一扫而空。她觉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处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样。

一天,她走到一处,见人烟稀少,十分奇怪,俯身仔细察看,见地上躺着不少小人,动也不动,她用手拨弄,也不见动静。原来,这是她是最初造出来的小人,这时已头发雪白,寿终正寝了。女娲见了这种情形,心中很是着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却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岂不要永远不停地制造?这总不是办法。最后女娲参照世上万物传种接代的方法,叫人类也男女相互交配,繁衍后代。因为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与禽兽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

在中国神话体系里,男性的伏羲与女性的女娲是同被作为始祖神来崇拜的。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有一座女娲陵,存在时间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女娲陵分正、副二陵,正陵埋葬女娲之体,副陵埋葬女娲生前所用之物。在副陵东边,有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娲皇庙”,自古以来侯村“娲皇庙”与陕西“黄帝陵”、湖南“炎帝陵”地位相当,一直是享受历代帝王祭祀的国家神庙。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前后,当地都会举行长达7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

延伸阅读

原始的婚姻制度

人类最初是没有婚姻和家庭观念的。最初人类的两性关系是混乱的,随着古人采集、猎经济的发展,古人们在劳动中开始按照男女、年龄进行分工,他们的思维也发生了变化。父母开始不愿与自己的子女发生两性关系,最后人类终于排斥了杂乱的两性关系,发展成比较固定的血缘群团,又称血缘家庭或血缘公社。它既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又是一个内部通婚的集团。在这里面开始不许祖辈与少辈之间、双亲与子女之间发生两性关系,而却允许兄弟姐妹之间互相通婚。这种血缘群婚在人类发展史上经历了以百万年计的漫长岁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渐的走入健康的婚姻观念与制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