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40岁后要懂的120个养生常识
10852700000069

第69章 喝姜葱米汤——治感冒可以不用吃药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苔薄白。中医对风寒感冒主要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来治疗,使身体出汗,这样有助于驱散风寒,扶正祛邪,而喝姜汤就恰可以起到发汗、祛风寒的作用。

姜,既可作烹调佐料,也可供药用。虽然不是包治百病,却也的确是一味良药,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许慎在《说文》中说:“姜作疆,御湿之荣也。”王安石在《字说》中说“姜作疆,御百邪,故谓之姜。”古农书《农桑通诀》中说:“俗谚云,养牛种姜,子利相当。”

我国在周代就开始种植姜,孔子就有“不撤姜食”的说法,民间也流传着“女不可一日无汤,男不可一日无姜”、“家备生姜,小病不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等谚语。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肺、胃、脾三经,入肺经外能发汗,内能化痰,入胃经又善温中止呕,因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暖胃止吐、祛痰止咳、解毒等功效。中医学对生姜在外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很多论述。如《医学启源》中说其“性温,味辛甘”、“温中去湿”;《别录》中说其“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本草经疏》中说“阴虚咳嗽……表虚有热汗出,法当忌之。”

从成分分析中可以知道,生姜中含有芳香性的成分和辛辣的成分。芳香性的成分是一种挥发油,含量约为25-30%,主要的是姜油萜、小茴香萜、樟脑萜、姜酚等。它们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让淤滞的血液顺畅流动,如此可使身体产生温热的感觉,使身体出汗。出汗既可退烧,又可以排出部份有害物质。生姜中辛辣的成分就是辛辣素,一种油脂状的液体,又叫姜油酮,为结晶性姜酮和油液状姜烃酮的混合物,含量约为1.5%。它能刺激消化道中的神经末稍,引起胃肠蠕动,增加唾液、胃液和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起到健脾胃,促消化,增食欲,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的功效,对多种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喝姜汤是民间普遍使用的驱寒、防治感冒的办法。按照中医理论,感冒是由人体感受自然界中的邪气引起的,机体内的正气为御邪而奋起抗争,正邪交争,从而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又称表证。根据病人感受的病邪性质不同,可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苔薄白。中医对风寒感冒主要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来治疗,使身体出汗,这样有助于驱散风寒,扶正祛邪,而喝姜汤就恰可以起到发汗、祛风寒的作用。

大家可能不知道,如果把生姜和适量的大米、小葱(全葱洗净,不去根)放在一起熬粥制成姜葱米粥,粥好后取上层的米汤,趁热服用一碗,治疗感冒效果会更加明显。

除了感冒,咽喉肿痛也是入冬人们常爱犯的毛病,如果用热姜水加一丁点儿食盐当茶饮,每天喝上2~3回,经常服用有助于化解炎症。对于患有神经衰弱的人,中医认为,每天早、晚空腹喝上1碗热姜汤,并且坚持饮用,可收到补气、提神、改善睡眠之效。口腔溃疡的人,如果坚持用热姜汤每天漱口2~3次,长期坚持有助于溃疡面的收敛。

其实姜汤的妙用远不止于此。乍一入冬,高血压病人因为身体不适应,血压容易升高,在血压升高时,可以在热姜水里把双脚泡上15分钟左右,可有助于血液循环,利于血压控制。热姜汤泡脚不仅驱寒、促进血液循环,还对脚臭的人大有帮助:在泡脚时加点盐和醋,泡完擦干,再抹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最后要提醒的是,喝姜汤的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在患流感时使用。因为某些类型的流感忌米汤等物。如果大家不能辨明流感与普通感冒,那么记住一点:高烧时不要使用这个方法,有其他感冒症状时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