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寿10年的健康习惯
10850400000104

第104章 “吃不了兜着走”中的健康智慧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很多人还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如今外出就餐时,经常会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等到下次吃饭时简单地热一下,尤其是时近年末岁首,约上亲朋好友一起聚餐的机会越来越多,“打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节约固然是一种美德,但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哪类食物可以打包?如何打包?如何处理好剩菜?面对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多掌握一些知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

将剩余的蔬菜打包的习惯不值得提倡,也不利于健康天然新鲜蔬菜中普遍含有无毒的硝酸盐,但蔬菜在采摘、运输、存放、烹饪过程中,硝酸盐会被细菌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一多,就会导致中毒。而且,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氨基酸和低级胺类反应,还可形成致癌的亚硝胺和亚硝酸胺类物质,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对健康危害严重。

蔬菜只有在刚刚烹调好时细菌的数量最低,营养素保存也丰富,食用最安全。那些经历冗长宴会之后的剩蔬菜,是最最危险的食物。一盘菜端上桌,一桌人的筷子在里面翻腾,筷子翻动次数越多的菜肴,越易产生有毒的亚硝酸盐,等到你酒足饭饱要喊“打包”时,细菌也已经繁殖得兴旺发达了,亚硝酸盐的水平也就跟着节节攀升。而且,即使等到你下一顿吃剩菜前再加热也只能杀死细菌,却不能消灭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害毒素。过夜的蔬菜,经过一夜的盐渍,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更高。而亚硝酸盐加热后,毒性会增强。所以,最稳妥的办法是,不要把蔬菜类食物打包带回家。

这些问题仅限于蔬菜,鱼肉类打包还是可行的,但打包时最好不要连带菜肴的汤汤水水也一并打包,干干地带回来就好,以免将衣服弄脏,也可以减少部分细菌的传播。尽管如此,还是建议你在外就餐时,与其既浪费钱又无益健康,不如在点菜上下点功夫,宜精不宜多,尽量不“打包”。同时,就餐时应注意餐桌礼节,不要夹口菜在盘子里翻来覆去地拨动,这是自我尊重,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隔夜的生蔬菜也有有害成分,一旦叶菜萎蔫、掉叶,就表明亚硝酸盐含量已大幅上升了。如果叶片呈现水渍状甚至变味,则亚硝酸盐含量已十分危险。相比之下,茄子、番茄、冬瓜等瓜果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比较低。

存储剩菜时一定要分开储存,最好用干净密闭的容器。因为在不同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将它们分开储存可以避免交叉污染。打包的食物需凉透后再放入冰箱,因为热食物突然进入低温环境当中,食物中心容易发生质变,而且食物带入的热气会引起水蒸气的凝结,促使霉菌生长,从而导致整个冰箱内食物的霉变。

剩菜的存放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上剩的菜中午吃,中午剩的菜晚上吃,最好能在5~6小时内吃掉它。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通过100℃的高温加热,几分钟内是可以杀灭大部分致病菌的。但是,如果食物存放的时间过长,食物中的细菌就会释放出化学性毒素,加热对这些毒素就无能为力了。

打包的食物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且存放后需要将其从冰箱中取出,并将其回锅。这是因为冰箱的温度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彻底杀灭它们。如果食用前没有加热的话,食用后就会造成不适,如痢疾或者腹泻。在回锅加热以前,可以通过感观判断一下食品是否变质,如果感觉有异常,千万不要再食用。加热时要使食物的中心温度至少达到70℃。

凉菜不能打包,因为凉菜在制作过程中没有经过加热,很容易染上细菌,自己保存不当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因此,凉菜尽量当餐吃完。

打包回来的淀粉类食品,最好在4小时内吃完,因为它们容易被葡萄球菌寄生,影响食物质量。这类细菌的毒素在高温加热之下也不会被分解,解决不了变质的问题。所以,如在短时间内还没有吃完,那么,即使从外观上看没有变质,也不要再吃了。

打包的食物在加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肉类和动物类的食品打包回去后再次加热,最好是加上一些醋。因为这类食品都含有比较丰富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加热后,会随着水分一同溢出。在加热的时候加上一些醋,这些物质遇上了醋酸就会合成醋酸钙,不仅提高了它的营养,还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吸收和利用。

鱼类加工的菜中细菌很容易繁殖,上面的大肠杆菌在20℃左右的温度里,每8分钟就能够繁殖2倍,在5~6个小时之内,1个细菌就会变成1亿个。如此数量足以让您的肠胃感到不舒服。所以,打包的鱼类一定要加热4~5分钟。但时间过长,鱼中所含的优质蛋白、脂肪和丰富的维生素等有益于人体神经系统的营养素,也会损失较大。

贝类、海鲜类的食品在加热时,最好另外加一些酒、葱、姜等佐料,这样不仅可以提鲜,还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杀灭潜伏其中的副溶血性弧菌,防止引起肠胃不适。特别是姜,在中医里具有杀菌和解毒的功效。

温馨提示

食品最好当天吃完,剩菜剩饭放久了或储存不当都会产生有毒物质。因为许多病菌在低温下照样繁殖,例如,耶尔氏菌、李斯特菌等在4℃~6℃的冷藏柜里照样“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