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寿10年的健康习惯
10850400000103

第103章 饮水不当警惕“慢性水中毒”

在一些阅读中,我们时常能看到要人们多喝水的文章,并强调了水对于身体运转的重要意义,作为生命之源,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饮水过多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可能导致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水摄入量超出人体排水量的能力,以致水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的病理现象。又称水过、水潴留性低钠或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过多较少发生,这是因为在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肾脏的调节作用下,正常人即使摄入大量的水,肾脏也能将水排出,维持入水和出水的平衡。在神经、内分泌和肾脏调节水的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水分绝对过多的。肾脏是排出水分最主要的器官,它的排尿能力很强,即使肾的大部分功能丧失,仍能正常发挥作用。为了保持身体水分的平衡,不使肾排尿过多,脑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来调节。当人体摄入水分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就会降低,因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排尿量就增加;同时,由于血容量增大、肾血流量也增多,这也使尿量增加。这两种作用合在一起,把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水中毒的一般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摄取了过剩的水分,但这个分量在日常的生活里很少会超过。一个常见的可能,是在大量出汗之后又马上大量补充水分。因为,人在大量出汗后,不但会流失水分,也会流失了不少的盐分。此时若一次大量喝水而不补充盐分的话,血液中的盐分就会减少,在体内的浓度降低,吸水能力也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慢性水中毒。这时人就会觉得有头晕、口渴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而在极端情况下,还有可能致死。

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水中毒,饮水过多或静脉输入葡萄糖过多都可能引起水中毒,尤其在心、肾功能较差的病人及肾稀释尿液功能较差的小婴儿身上,更容易发生水中毒。此外,在大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本来过多,尿量减少,此时若大量输液,亦可致水中毒。又如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用大量清水洗肠后,大量水分由肠壁吸收入血循环而导致水中毒。

还有一些人群需要注意水中毒,比如,一些营养不良的人,这些人由于血浆蛋白过低,血钠过低,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液,造成有效循环量减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尿量减少,造成水潴留。

在西方国家会举行一些“饮水竞赛”类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很可能会出现水中毒者,这些竞赛亦是目前水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在这些竞赛里,参赛者需要在数分钟内饮用超过10升的水。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受到某种不明的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影响而饮用过量的水分。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会影响到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病人觉得口渴而不断饮水。

温馨提示

水的需求量必须视每个人所处环境、健康状况及食物摄取量等而定,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值。目前,仍无确切证据表明,人体对水的需要量与气温升高有关。如果盲目补水,甚至会使人出现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痉挛、昏迷等“水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