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武林丛谈
10835400000019

第19章 演艺

镖师递器械时,接时一定声言“不敢”,先抱拳,单腿打弓。如递刀,抽刀后撤步成败式,再抱刀行礼,口言“献丑”。

无论是寻师访友,寻技闯场,还是投奔镖局,都有个演艺献技的程序。如何过好这一关,还是要以春点(江湖黑话)带路,以规礼当先。

先师吴斌楼谈起他在民国初期那段经历时说,那时被介绍进镖局保镖,是好差事,每月能挣好几块银元,好吃好喝好待承。可进镖局,得经过镖头考验,先以春点盘道(了解对方底细),看你懂不懂如何和贼人见面交谈。

镖头盘问完毕,接下来就是献艺,也就是要看看你的本事强不强,还要看你懂不懂武行的规礼。献艺时,中台(指演练的场地,面对正方叫场面)坐北朝南,出场要在西南。因为东北为上首,西南为下首。出场在下首,占个礼字。出场后要先作个罗圈揖。先师讲:镖师递器械时,接时一定声言“不敢”,先抱拳,单腿打弓。如递刀,抽刀后撤步成败式,再抱刀行礼,口言“献丑”。如递枪,则要撤步冲中台抱拳带枪把,口言“让过”。献艺完毕仍要作罗圈揖,声言“见笑”。如有人上来接刀接枪,要退步递过,言道“谢罪”。如镖师请对拆,应说“不敢”。如再请时,可说“老师手下让招”。二人搭手时,应站下首。如对方胜,可说“大师艺术高明”。如自己胜,速言“老师让手”。如再要过手,自己应见手就败。

这是进镖局应懂得的规礼。如有一处不合,会被人看作“空子”,则很难被镖局接纳。走镖时,各种规礼也是十分的讲究。比如挎着腰刀,到了镇店、城池,进街时,刀把得朝前;进店后,刀把得朝后;出店时,刀把朝前,出街后,刀把朝后。遇到贼人,得先放下武器谈判,不可拿着刀枪,充满戒备。而对方要以武会友,要先看自己拿什么兵刃,是刀,则用大拇指挑着刀盘,刀刃朝外;如是枪、棍,则将枪、棍横在胸前,既是礼节,又是防御,倘敌人出其不意,兵器可以迅速抵挡。

先师讲,护院也属保镖。但不是远路护送财物,而是受雇高官商贾之家,就地保卫东家的人财安全。

习武者去访护院的,只用春点即可,没有献技的必要。护院的见有未曾相识的朋友来访,急速请进去见礼,落座便问贵姓高名,家住何方。对方答过姓名,再看他来意。无论好人、歹人,即当同道相待,酒饭应酬。而护院者本身,只防飞贼夜入,不管家贼外盗,只为宅门护院,不替宅门打人。对付夜入飞贼,多以规劝,惊吓为主,只要贼人跑了,护院的绝不追。这叫不离寸地。护院的挣的钱往往比保镖的多。那是因为东家有钱,只求平安,护院的与贼交手的机会也很少。

寻师访友,寻技闯场,是过去江湖中最常见的事,也是最难的事,皆因武术界门派最多,隔门如隔山,因此,访友时,进门得合规法:屋中供祖得参祖;武礼落座分上下;落座后,开口先用明言,然后翻春点,谈师论祖;双方达到互相尊重的程度,才能访出实门实派。

如果是访拳场,须知戳杆立场,有明有暗。合村成场,为明场;建国术社,为明场。收徒私传,为暗场。

去访明场,到门口时要先递名片。如果场师(掌门师父)亲自来接,要看他站于何处。场师站在门的右边,不可贸然而进,要等场师带路,随后而进。场师如站在大门左边,可以抱拳拱手在前边行走。到门口,要站到他的斜对面,场师开门让时,要看底下有横杆没有,如有横杆,不可进,应开言“请老师开门”。场师把横杆扶起在门左边戳杆站立,再请进门时,要低头进门,抬头看祖,然后参拜祖师爷。如果堂屋没有供祖,就要朝兵器架子抱拳行礼。让座时,在下首坐。谈话时先明后暗。如请献技,要在下场处出场。如请练器械,要按接器械的规矩接。然后朝祖师鞠躬,朝场师抱拳,以罗圈揖出场。如场师派徒弟请手,可以活手战胜。如场师请手,可以让手。如自己场场战胜,此门已断,难以复交了。

如该师不教明场,暗收门徒,但以先在四大明杆做过事,可以去,否则不可。来到门口先递名帖,进屋后,没有过春点的必要。只是谈谈门派,问问门里门外、明堂暗堂、闯荡流派、根系分别,然后可进则进,不可进则退,别无他可。

习武之人免不了要参加行香走会一类的表演,这种场合竞争性很强,习武者都会尽力地表现自己的功夫。但在这种场合,一旦有人过分张扬,有欺压豪强之嫌,难免会招惹是非。

所以先师讲:观摩、联欢、表演这些事情得先讲武礼。要顾及上场下场。上场有名人老师,下场有群众,还有来自四海之界、五湖之滨、八方之友,因此要有明规暗礼,明规敬群众,暗礼敬内行。联欢、观摩和比赛是不同的。

联欢是以欢乐为主,形式自由,要讲三让,乃是礼让、步让、演让。对贤者以礼让,对愚者以步让,对明者以演让(表演)。

观摩表演不能自由,要按规矩来,要以十足劲头参加。主办者应当首先开场,又叫垫场,最后要压场(又叫陪场)。主办者应占上场之地,以防触犯礼仪。上场讲文规,下场讲武礼。文规对内,武礼对外。表演时先文后武,也就是先讲究排序,后讲演练,主要是不与同门同种的拳师较劲,避免压了别人,当然也要看对方是贤者、明者、愚者。按规礼,应当抱拳视主办者而上场,下场作罗圈揖而敬明者。罗圈揖又叫“拦腰斩蛇”。上场叫“开门迎风”,下场叫“闭门搪风”。而主办者必须报告表演者姓名、门派、项目。还要说:“此人不是外人,为某某师兄(或师弟)”等等,以示“天下把式是一家”。

比赛不仅规矩多,还要评分,因为比赛是正式的公开的较量,因此要严肃认真全力以赴。观摩虽不是比赛,但观者也会在心中为表演者打分。比赛是明分,观摩是暗分。因此,参加观摩表演,应当像对待参加比赛一般重视。

先师所讲虽都是旧社会江湖上的事,现如今只能当做故事听了。但其中不要持武逞强而要礼仪当先的含义,应当说至今也还是有用的。

记得有这么一件事: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的一位师弟到福州出差,经人引见,得以拜访一位全国驰名的武术大家。这位老前辈成名甚早,又懂江湖规矩。双方落座自然攀谈起来。老前辈要试我师弟的功力,一把拿住他的右腕,我师弟心高气傲,未等拿牢,一个翻腕,摆脱开来,还令老前辈从座位上弹起。老前辈此后虽然和颜悦色询问师门,很快便声言有事,端茶送客了。要说在20世纪80年代,老前辈与客人一见面就要试力,有些托大了。而我师弟属晚辈,拜访场师,应当让手。虽然二人并未当真分个胜负,但未被老前辈拿住,已让老前辈难堪。按前面所述,“此门已断”,难怪老前辈要送客了。

由此可见,与老武术家打交道,一点规矩不懂是不行的。但,终究不可热衷于这些陈规陋习,甚而至于宣扬、模仿,乃至施行,那可是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