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武林丛谈
10835400000018

第18章 社交

有拳师来访,是迎出门,还是弟子列队出迎,还是大弟子出迎,掌门师父在二门或厅前等候,都有讲头。

光有“家族”的内部秩序是不够的,“家族”之外还有一个偌大的江湖呢!维护江湖的秩序,便需要社交礼仪来规范。社交礼仪便是江湖中人交往的通行证。

武林人士在社交中,先要讲究仪容,穿戴要干净整齐,不得敞胸露怀,捋胳膊挽袖子。忌讳比比划划、举止张扬、嗓大声高、挤眉弄眼、龇牙咧嘴、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立有立容,要正身平视,平肩正背,不可依里歪斜。坐有坐容,要身正腰直,不可大大咧咧,两腿大敞。

社交要讲究礼节,也就是表示尊敬、祝贺、哀悼之类的惯用形式。像如何行礼,如何献礼(献书画、鲜花、烟酒、果品、礼金、哈达……),献什么礼,献多少礼等。还要讲究礼数,也就是什么场合采用何种礼节形式。有拳师来访,是迎出门,还是弟子列队出迎,还是大弟子出迎,掌门师父在二门或厅前等候,都有讲头。

就说这行礼吧。武林人士交往中惯用的礼节是抱拳礼,或称拱手礼,也就是作揖。

过去,一般作揖,是身体直立,两手相合,右手微曲,左手握在右手上,两臂上举,两手至额前,再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45度。拜见尊贵之人,则不仅要作揖,还要鞠躬90度,再双膝跪地,手掌着地,以额头叩于手背,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掌平起齐眉,再拜与否则随礼数而定。后发展为抱拳时双手大拇指并拢,寓主客平等。如左指压右指,是客欺主,右指压左指,则是主欺客了。

武林中人的抱拳礼与社会上一般的作揖略有不同。在表演、较技、门派间交流聚会等正式场合,是身体直立,右手握拳,左手伸直食、中、无名三指,以大指与小指握住右拳,拳眼向内,两臂向前撑圆,即为一礼。如观者众,要从右向左作三揖,叫做“青龙三点头”,也叫罗圈揖,算是礼敬众人。左手伸直三指,寓为拜敬三老四少,谦卑恭敬之意。如带着器械,短器械,应尖刃朝下,右手握住,左手伸三指附于右手上;如带长器械,多是右手竖握,左手依然要做出伸直三指臂膀撑圆的姿势。

武林同门同辈之间的平时交往,这个抱拳礼,左手则是伸直四指,大拇指扣按在右拳拇指之上,伸四指寓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左手拇指在上,寓对对方的尊敬。作揖时,抱拳自胸前向前方撑出,将两臂撑圆,表示朋友之情固若金汤。受礼者理应还以同样的礼节。老年拳师互访,往往简略左手的形式,而是左手握住右拳,双手大拇指并拢。左手在外,寓左为上,对方为左,表示敬意,双大拇指并拢,寓主客平等。行礼时,抱拳于胸前轻摆数下。

行礼要注意礼数,晚辈要向长辈行礼,年轻的要向年长者行礼,晚入门的师弟要向早入门的师兄行礼,同辈人、同龄人则应互相行礼。给长辈作揖,握拳要略靠右肩,对着长辈左肩,寓长者为上。给同辈作揖,握拳居中,寓双方平等。给晚辈还礼,握拳要略靠左肩,不乱身份辈分。

至于寻师访友、接待访客、表演观艺、应付仇家的礼仪,我前文讲过一些,现补充几点。

迎宾时,主人要立在大门左侧(如大门朝南,主人应立在门东边,客人从西边进)。迎客进门以后,要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院门、台阶处要说“请”,客人也要答“请”,主人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主客上座,多指桌子左边的椅子,客人要请辞,然后再看主客的辈分、声望、地位、随客的长幼齿序,确定座次。

宴请时,东道主要先拿筷子,说到“请”后,客人们才能动筷。喝茶饮酒,须用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酒过三巡,客人要视拜访目的、宴席上的情况、主人、主客的神态、饮宴时间的长短,决定告辞的时间。主人也可视情况上茶上果盘表示饮宴已到尾声。切忌酗酒失态,久饮不散,煞了风景。

传统武礼,外在注重仪容、礼貌、礼节、礼数,内在体现孝道、忠义、谦逊、和谐,其目的,是为了团结、和谐,少争斗。其核心是敬人、律己。

传统武礼,从仪容仪表的注重,到居家、在会、处世、聚餐、出门、访人、会客、旅行、对众、馈赠、庆吊、称呼等日常礼节,乃至发问、聆听、答话、探望、拜访、迎客、待客、请客、做客、接风、饯行、致歉、恭维等礼仪细节再到三节两寿(端午、中秋、春节、师父师娘的寿诞)的门内大礼,可谓烦琐之至,一处礼节不到、礼数不周、礼仪缺失,轻者遭人耻笑,引起误会,造成不愉快,重者结下梁子,酿成血案。江湖中人以此寻衅,并不少见。